3)第三百五十二章_华娱之黄金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怨言。

  二小骑虎难下,不得不借高利贷把丧事办下去。

  街坊邻居围观着家里的鸡飞狗跳,也颇有怨言。

  老太太一辈子与人为善,求个儿孙平安,眼看着自己把儿孙折腾成这样,心里着实难安。

  她所信奉的那些习俗,到头来也是各种骗局。

  亲弟弟劝她假死,借机坑骗着她孩子们的钱。

  请来的假和尚,男男女女,戴着发套,只为了挣钱。

  亲朋好友哭哭啼啼,但红烧肉一上桌,立马止住了眼泪。

  自己孩子受苦受累,别人中饱私囊,这何尝不是一个笑话?

  与其说这部电影是在讽刺陈旧的土葬思想,易青更愿意认为这是在讽刺大操大办的行为。

  红白喜事,总有一些人要面子,要风光,为此不顾个人实力,不惜任何代价。

  但其实,有什么必要呢?

  红事重在新人心灵相通,白事重在给活着的人一个念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操办就足够了。

  整部电影虽然是现实主义的讽刺喜剧,但在看过之后,也不难在这荒诞之中,辛辣讽刺背后,体会到那股浓浓亲情。

  孝子贤孙伺候着。

  这句话本是老舅主持白事时的一句说辞。

  但是,老太太在家里确实是被孝子贤孙伺候着。

  女儿知道她想要一口好棺材,就给她买好棺材。

  二小知道母亲的腿脚有病根,常常给她揉着腿。

  许多事情上,他们的观念都不一样,但每个人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孝敬着老太太。

  孝顺父母,不在于给多少钱,也不在于对父母言听计从,只在于一片心。

  只可惜因为年代久远,看过的人不多,这部电影的影响力也小了一些,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这部电影本身成为经典。

  一部电影是否够资格成为经典,还有一个判断条件,那就是能否在后来者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例如,前世冯裤子拍的《大腕》无疑就参考了这部《孝子贤孙伺候着》。

  不过学的不像也不好,冯裤子对这个假葬礼的故事改头换面,却极大地破坏了原故事反讽的力度,从而使得影片形神俱散,虽然靠着各种桥段仍然非常可乐,但主题的力度被削弱了,根源在于观众的共鸣被破坏了。

  《孝子贤孙伺候着》,贴近生活,不但反应了当时的社会敏感问题,更能在讽刺之余,让观众感受到其中浓浓的亲情,至于《大腕》,一个外国老头神经质的念头,两个小人物异想天开的胡闹,谁关心?

  《孝子贤孙伺候着》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反讽故事,观众都知道二小的妈是假死,然而除了当事人和舅舅知道实情外,片中人物都不知道这个事实。

  于是导演在这个非常经典的反讽结构中可以大展手脚,让形形色色的人物登台展现一派时代的荒诞。

  而作为知晓一切的观众,看着二小一家在孝子和国家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