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0章 将门_明末造反专业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洪先生和那些晋商聊聊,通过晋商在边军的关系,从北虏那里走私一批种马和战马,但短期内,咱们也只能靠缴获和交易来装备战马了.....”

  周凤梧也没什么好法子,也只能点点头默认,吴成摆摆手,转移了话题:“周将军,这次让你留下,除了询问骑兵训练的方面,我还想问问大明将门的问题,你也知道,我是个卫所兵出身,军中将门世家出身的,只有你一个,虽然咱们搜集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但我还是想听听你这位将门虎子是如何评价的。”

  “吴帅谬赞了.....”周凤梧有些尴尬,理了理思绪,回道:“大明倚重将门,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所谓‘穷学文、富学武’,要习武学兵,连饭都吃不饱的寒门子弟是绝无可能的,故而大明的武将大多都是门第出身,吴帅,您也应该知道,卫所里的武官,一般也是世袭的,缘由便在此处,世袭的门第总有一些兵家武艺传承,比随处提拔一个卒为将,能更快、更顺畅的掌握军队。”

  吴成点点头,周凤梧继续道:“这便是将门存在的基础,而将门兴起的缘由嘛,以末将之见,在于三处,一则军功荫赐武职,二则家丁制,三则边将久镇。”

  “大明对文官职位管控严格,科举是唯一的途径,以防有世袭的官宦门阀出现,但对武职却时常滥封,文武官员及宦官有功劳者,常被朝廷荫赐世袭武职,于文官宦官,大多只是虚职,但于将官而言,荫赐之职使嗣子不用待父祖亡故袭替便能从军任事,而嗣子之外的其他兄弟,也能以父荫起家任事,故而才有一门之中父子兄弟皆为将帅的盛景,才有将门出现的条件。”

  “嘉靖年间,朝廷鼓励边将蓄养家丁、给予养廉田土以养士,自此家丁之制大兴,边将以家丁多寡、勇怯为盛衰,将门之家,为将的兄弟多,蓄养的家丁自然也多,蓄养的家丁多,立功的机会就多,立功的机会多,荫职的兄弟子嗣就更多,蓄养的家丁也就更多,将门自然是长盛不衰。”

  周凤梧顿了顿,继续道:“其三,便是将帅久任本土,大明的将官,国初之时也是和文官一样,多有异地任职调动,但至成化年间,宪宗言‘边将必用本土之人,庶知彼兵势地利,易于成功’,至正德嘉靖年间,边将便多自本土升转,所谓‘北将补北、南将补南’,边将或久任本土,或迁调后本土依旧有族人子嗣任将留守。”

  “好比当年镇守辽东的李成梁,他就是辽东本土检拔升转,两度镇守辽东长达三十余年,中间罢官之后,也是由其子嗣接任辽东总兵一职,边军将门大多如此,植根于本土,兴贩殖利、招募家丁,经过一两代发展积累,将门自然是兴盛壮大了。”

  吴成轻轻点头,又走上前去为周凤梧倒上一杯新茶:“周将军,这大明的将门,你如何看待?”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