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3章 把控全局的赵祯,留给群臣的三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3章把控全局的赵祯,留给群臣的三道送命题

  唰!唰!唰!

  群臣低头,笔挟风云。

  赵祯望向太祖、太宗、真宗的画像,不由得挺了挺胸膛。

  这一刻。

  他突然觉得,太祖太宗若知他做此事,定会甚是欣慰。

  陈执中想了许久后,也开始动笔。

  大概一刻钟后。

  陈执中作为最后一个开始动笔的人,第一个完成了奏对文章。

  小半页纸,约二百余字。

  他抬起头,发现其他官员仍在奋笔直书,一旁的张方平都写有三页小纸了。

  连忙再次蘸墨,又写了起来。

  即使说空话,他也要将一页纸填满。

  在他眼里,态度比能力更容易打动赵祯。

  不远处,苏良早就打好了腹稿。

  依照心中所想,不到半个时辰便完成了一份奏对文章。

  大半个时辰后,官员们纷纷完稿。

  欧阳修写得最是开怀尽兴。

  他最喜欢的就是能够写尽心中所想。

  天章阁召对之策,群臣皆可为心而文,无论写什么,赵祯都不会追究。

  ……

  午后,垂拱殿内。

  两名内侍将群臣的奏对文章整理完毕,放在了御案上。

  赵祯的心情略微有些忐忑。

  这些厚厚的纸张上,撰写的都是群臣们认为大宋当下存在的问题。

  作为大宋的官家,赵祯看到这些,其实压力还是蛮大的。

  有些问题,他比谁都清楚。

  但解决的代价实在太大,只能一次次搁浅。

  这次。

  或许就是再一次拾起来的机会。

  他长呼一口气,旋即认真地看了起来。

  哗啦!哗啦!哗啦!

  纸页翻动。

  赵祯时而皱眉,时而深思,时而在纸上勾勾画画,时而露出欣慰的笑容。

  ……

  入夜。

  赵祯终于将案头上所有的奏对文章都看了一遍。

  “呼!”

  他长呼一口气,抬头看向殿门外的夜。

  群臣所请,涉及方向甚广。

  有朝政得失、有兵农要务、有边防备御、有财赋钱法、有奸盗乱俗之事等等。

  有官员称,两府相公效率低下,许多问题不予明示,导致地方官员猜来猜去,徒增消耗。

  有官员称,三司支钱过慢,甚至看衙门主官行事,开封府的钱物从不拖欠,馆阁的公用钱能从初春拖到秋末。

  有官员称,朝廷冗官、冗兵情况严重,赋役甚重,建议减冗兵、去冗官。

  还有官员称,御史台势大,令两府宰执都不敢多语,理应减少台谏官数量,并外放地方。

  ……

  这些意见,大多都在赵祯的意料中。

  当下。

  所有的决定权都掌控在他的手里。

  是小打小闹,还是大刀阔斧,全凭他接下来的决定。

  苏良等台谏官坚持赵祯开天章阁就是因为,大宋变革的发起人必须是赵祯。

  只有赵祯作为领头人,才有可能不会虎头蛇尾。

  同时,群臣也都在观望着赵祯的反馈。

  大宋的问题都已经列在纸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