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3章 把控全局的赵祯,留给群臣的三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上了。

  解决方案到底是小雨下地皮湿,还是以雷霆万钧之势刮骨疗伤,全在官家。

  赵祯坐在御座前,认真地思索着。

  一旁的内侍将两盘点心悄悄放在桌旁,不敢有丝毫打扰。

  赵祯差不多思索了小半个时辰,然后将苏良的奏对文章翻了出来。

  苏良的奏对文章并未像许多臣子那样,提出棘手的问题,然后建议官家大力整改。

  苏良只是分析了大宋目前的处境,以及整体存在的问题。

  赵祯看向苏良所写的最后一句话,缓缓念道:“冗兵不除,天下民力殚也;冗官不除,朝政日愈滥也。国无盈余,大宋永难兴焉。”

  赵祯拿起狼毫笔,在一张干净的纸笺上写了三个字:官、兵、财。

  其实,大宋的主要问题就这么三个。

  官太多,兵太多,国库没钱。

  国库没钱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官与兵太多。

  赵祯首先看向“官”字,犹豫了片刻后,无奈将“官”字划了去。

  范富新政,便是先整顿吏治,

  结果导致天下的士大夫官员怨声载道,弹劾奏疏满天飞。

  如果将大宋朝比作一棵大树。

  士大夫官员们便是上面的枝枝桠桠。

  砍掉两三根还无事,若砍掉一半,这棵树必然大伤元气。

  目前,还不可为。

  而后,赵祯又看向“兵”字。

  大宋采用募兵制,自宋与西夏的战争后,兵员大增。

  当下的禁军和厢军加起来,足足有上百万人,乃是大宋历来兵数之最。

  庆历四年,韩琦任枢密副使时曾经淘汰了一万余士兵。

  很多边境将领都上奏表达了不满,认为朝廷不体恤下情。

  赵祯面带犹豫,转而看向“财”字。

  大宋朝廷的财政主要来自于内藏库与三司管辖的国库。

  内藏库就是宋太祖时期的封桩库,也是当下大宋朝廷真正的小金库。

  本意是“俟满五百万缗,当问契丹赎燕蓟,不然便以财募勇士,买敌人首。”

  但渐渐的,大家都选择自动遗忘了这个本意。

  赵祯拿起一旁的内藏库账目,看了看。

  庆历二年,内藏库出银100万两,绸、绢各一百万匹,用于边费。

  庆历三年,出绸绢100万匹,用于三司经费。

  ……

  庆历六年,出缗钱二十万,用于修缮禁中宫殿。

  庆历七年,出钱一百万缗,用于河北市籴军储。

  ……

  内藏库虽然收入颇多,但也禁不住这样花销。

  省钱是省不下的,只能增加收入。

  但是目前赋役甚重,再加赋税,无异于吸生民膏血。

  也不可为。

  赵祯想了一圈,面色越来越深沉。

  “冗官不能动,冗兵也不能动,而朝廷又无额外挣钱之法,朕还能改什么?”

  要么伤害士大夫官员,要么伤害士兵,要么伤害天下百姓。

  赵祯气愤地将毛笔扔到一边。

  他觉得无论如何变,都会伤及国本。

  待其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