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0章 全民大讨论,苏良返京(求月票)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突然有一种错觉,其喃喃道:“朕怎么感觉变法似乎又开始了!”

  ……

  就在这时。

  王拱辰也写了一篇文章,名为:《良官论》。

  此文的核心为:良官者,有知有德,不被铜臭所误,爱民而非自贱。

  这篇文章,乃是为反驳欧阳修《官仆论》中所提的:官,民之仆也。

  王拱辰认为,欧阳修是在恭维百姓,沽名钓誉,良官是百姓的父母官,而非牛马。

  作为状元,他的文章还是非常具有蛊惑性的。

  并且,他自掏腰包,命人抄写了许多份散发在民间,引得百姓瞩目。

  一时间,汴京城的全民大讨论再次上演。

  有人认为——

  官员俸禄皆来自百姓税赋,理应做民之仆,而非高高在上。

  齐州发生的“知州坐官道,通判守驿馆”,实乃齐州百姓之幸事。

  也有人认为——

  大宋向来提倡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官员是天下百姓的管理者,而非牛马。

  欧阳修之言,实乃沽名钓誉,恭维百姓,而齐州之策,更是哗众取宠的小伎俩而已。

  茶馆、酒楼的文人士子、商人走卒,甚至勾栏中搂着歌伎喝酒的纨绔公子们都在唾液横飞地议论着此事。

  甚至,出现了多起打斗事件。

  论气血、骨气,汴京的百姓比守卫汴京城的禁军都硬。

  其实,这就是一场百姓对官员权势的挑战。

  知州坐官道,通判守驿馆。让百姓们看到了原来士大夫官员还可以有另外一副模样。

  ……

  垂拱殿内。

  赵祯正望着三份奏疏发呆。

  一份来自范仲淹,一份来自富弼,还有一份来自曾经的太平宰相、被贬外任的晏殊晏同叔。

  范仲淹与富弼支持天下州府应学齐州之变。

  官员理应为俯首之栗米,为百姓之忧而忧,方为士大夫之责。

  范仲淹和富弼深知大宋财政之忧,且明白商贸繁荣将会对抑制土地兼并带来莫大益处,故而甚是支持。

  但晏殊的观点就有些悲观了。

  他认为,此事有违祖宗之制,势必引得士大夫官员的不满,且齐州之策未必适应天下,应慎重处理,免得官员们再次生出怨念。

  晏殊作为赵祯少年时的老师,教他最多的便是:守江山,慎重为先。

  这也导致赵祯做事从来都是思之再思,很少做出一意孤行的事情。

  但这一次,他不打算听从晏殊的意见。

  就在这时,杜衍与吴育在门外请见。

  二人的手里抱着数张奏疏,杜衍率先开口道:“官家,徐州、海州、扬州等八位知州上奏,请求习齐州招商之法,用于本州商贸!”

  “另外,海州知州已偷偷学起了齐州的招商之策,不过他去的不是官道,而是码头!”吴育有些哭笑不得地说道。

  “嗯?”

  赵祯不由得感到有些意外。

  汴京城的七成京官可都是反对齐州招商之策的。

  他翻过奏疏后,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