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九零三章 铜镜上的摩羯_鉴宝秘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外,摩羯原本与龙无关,但是传入中国后,其形象逐渐‘龙’化。

  在帝都故宫博物院及宝岛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均有鱼龙形佩饰。

  正是符合这种形象的图案。”

  “摩羯跟龙怎么就能掺和到一块呢?

  为什么不是凤凰或者别的东西呢?”

  刘金宝这家伙,一旦问起问题来,就完全打不住了。

  张天元回答道:“这个其实也容易理解。

  因为摩羯在印度就被认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因此它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水中之神鱼和龙融合也就顺其自然了。

  隋唐时汉化的魔羯造像保留了印度摩羯的长鼻上卷的特征,从中还可以依稀看到印度摩羯的身影。

  辽金以后,那个标志其来源的长鼻子也逐渐变短,并慢慢消失,这时龙头鲤鱼身的中国摩羯已经完全成型。

  根据观察,我们很容易现摩羯纹在这一时期的演变规律。”

  事实上,张天元曾经也研究过摩羯这种虚构的生物。

  唐朝早期的摩羯和印度及中亚地区的摩羯一样没有翅膀,从唐代中期幵始,金银器上才出现了有翅膀的摩羯纹饰及摩羯造像。

  例如:在陕州所出土的摩羯纹四曲金长杯就出现了有翅膀的摩羯纹。

  还有就是这时摩羯的头顶上开始出现分叉角,可以说此时摩羯的形象与早期传入我国的摩羯造型相比更为丰满。

  可以说这种长出龙角、鱼身、双鳍翅的摩羯造像已经被中国文化整合,并被中华民族重新理解,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

  可以说,摩羯中国化的基本形象在唐朝时期已经基本形成。

  明清两朝,摩羯造像与摩羯纹饰都已很少见到。

  从现藏于都博物馆的几件明清时期饰有摩羯纹的器物来看,其形象的变化使之与印度原生摩羯形象的差距已经特别明显了。

  虽然还保存着“龙、鱼身、双翼模式”的摩羯基本造型形象,但是与历史上的摩羯已相去甚远了。

  在宋代的许多梅瓶上,饰有“鱼龙”纹饰,在明代展变化成一种叫做“应龙”的形象。

  该造型是当时最具明代特色的海兽造型。

  至清代,摩羯造像渐趋消亡,典籍文献中对摩羯也甚少记载了。

  摩羯纹在传入初期与中国化后呈现着迥然不同的风格。

  刚传入时,与印度本土风格差别不大,摩羯纹样式的变化,不仅仅是一种装饰风格的改变,这种改变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的变化相吻合。

  “对于一个古董收藏专家来说,不要求你成为什么历史大家,但是对于一些比较特别的东西,还是要了解的。

  比如这摩羯纹,如果不了解的话,那么很容易将这铜镜当成国外的东西,这就要闹出笑话了。”

  张天元语重心长地拍了拍刘金宝的肩膀说道。

  他现在有关古董方面的事儿已经不再去敦促李云璐了。

  因为李云璐也不太感兴趣。

  那个丫头在风水方面的兴趣和天赋可比古董大多了。

  “知道了师父,我会牢牢记住的。”

  刘金宝点了点头道。

  “张先生,您觉得这铜镜怎么样?”

  这个时候,鲁雄急忙问了一句,他拿这个东西可是来当做酬劳送给张天元的,如果不值钱的话,那就没什么意义了。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