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1章 论汉末教育环境推行科举的可能性!_大军师联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惋惜,心念道:“唉,可惜不是郭嘉!”

  话音刚落,军师联盟的声音响起:“辩爷,你放心吧,颍川郡的人才,一个都跑不了,等新朝建立以后,咱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才问题。”

  “除了现有人员的相互举荐以外,还要效仿曹操,颁布《举贤令》,亦或者让山野之人,毛遂自荐,朝廷统一安排考核,为科举提前打个基础。”

  汉朝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是察举、征辟。

  它相对于先秦时期的世官制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到了东汉后期,举察制便被世家大族垄断,出现了所谓的“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荒唐局面。

  而科举制相对于举察制,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是一个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可以吸收大量出身寒门的人士,进入到统治阶级。

  当然!

  对于上位者而言,科举制更是一个平衡世家、寒门之间矛盾的一种手段,一旦科举出来,对于徐荣等人而言,也算是能有个交代。

  “科举?”

  刘辨细眉微蹙:“这能行吗?”

  军师联盟解释道:“只是打个基础而已,肯定没问题,何况汉朝时期,不是没有考试,只是没能流行开而已。”

  “哦?”

  刘辨大感疑惑:“当真?”

  军师联盟极其肯定地道:“自然是的!根据历史系专家介绍,汉末时期,朝廷有太学、鸿都门学、邸弟学、四姓小侯学。”

  “太学自然不必赘言,乃是汉武帝元朔五年,置博士弟子员50人,在京都长安的西北城郊,正式成立太学。”

  “至于鸿都门学,是创建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因校址在雒阳的鸿都门而取名,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所文艺专科学院。”

  “啊?”

  刘辨惊诧:“文艺专科学院?这里面教什么,琴棋书画诗酒花?”

  军师联盟解释道:“辞赋、小说、尺牍、书法、字画等。”

  “原来是这样。”

  刘辨暗松口气,转而又问:“那四姓小侯学呢?这名字有点意思。”

  军师联盟:“四姓小侯学是外戚创办的贵族学校,创设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所谓四姓,即樊、郭、阴、马四大氏族,他们都不是列侯,故名小侯。”

  “至于邸弟学”

  军师联盟简单给出解释:“它跟四姓小侯学差不多,全都是贵族学校,招收的是汉和帝的弟弟济北王与河间王的子女。”

  “其中,年龄在5岁以上的40余人,又招收邓家近亲子孙30余人,在宫廷中开办,专设教师和保姆,教以经书。”

  “据说邓太后每天早晚,都要亲自到邸第对孩子们抚育教导,恩宠到了极点,这是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的学校。”

  刘辨倍感震惊:“受教了!”

  军师联盟则继续介绍汉朝的教育体系:“此外,汉朝还按照行政区域,设置地方官学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