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章:这么看汉王迟早能当皇上!!!_大明:朕让你监国,大明全疯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尚?”

  朱高炽点了点头:“你爷爷想要迁都顺天,但是顺天远离南方,大明无论是钱粮,还是人口,南方都远远超过北方,而且你也应当听说过洪武三十年那场南北榜案吧,其中细节我就不与你明说了,但是这件事情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南方文学发展超过了北方。”

  “但顺天是什么地方?一但定都顺天,无论是钱粮也好还是人才,都需要靠着南方输送,远的不说,就说钱粮吧,定都顺天后,钱粮都需要南方输送吧?这么遥远的距离,中途会消耗多少人力物力,完全就是得不偿失之举!”

  “不过你爷爷谁的话他都不听,迁都之事已成定局,我能怎么办?不得给他想办法查缺补漏吗?”

  “所以您才想着修建这条水泥路?”

  朱瞻基好奇的看了一眼朱高炽问道。

  有明一朝最大的争端其实无非就是南北都城之争了,这个争端差不多持续了近百年。

  到后世这个争论其实都没有停止过,完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

  一者认为应天只能作为割据王朝的都城,而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如果定都应天,北方就很有可能重新沦为异族统治,或者就是继续会出现北方强藩,靖难之役、八王之乱就不能避免。

  而另一批人则认为北京自然条件较差,经济衰落,资源贫乏,朝廷,百官,大批驻军和急剧增长的人口,所需物资都依赖几千里的水陆运输供养,将为百姓增加异常沉重,且永无止尽的负担。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造成国力和民力的长期,持续的无谓消耗。

  而这个观点的依据就是有明一朝,始终没有摆脱“国困民穷”的状况。

  显然朱高炽是站后者的,不过作为太子,身份上的关系,让他无法明着去反对。

  所以话里也是充满了对朱棣这个老子的无奈,辛酸,仿佛看到了一个不成器的父亲不顾儿子反对在一意孤行般。

  朱高炽听到朱瞻基的话点了点头:“修建一条应天至顺天的水泥路,虽然在根本上依旧还是没有解决问题,但是相比较而言,却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耗,这也是不是办法的办法了。”

  顿了一下,朱高炽继续道:“所以我这才找到了你师父,他是负责修建顺天城的,要修建一条应天至顺天的的水泥路,此事也得需要他这里支持才是!”

  朱瞻基闻言点点头,有些理解了傻爹的想法。

  不过他对这事其实并不是很在乎,迁都顺天也好,定都应天也罢。

  其实所谓的麻烦,也都是这个时代的局限性问题罢了。

  只要科技发展了起来了,什么草原,马背上的民族,还能挡的住一杆机关枪不成?

  大军朝发夕至,一切都会被碾压成齑粉。

  至于迁都顺天,路途遥远徒耗钱粮,那更不是问题了,铁路,高速,海运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