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那一抹月光_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多,是因为运动量大,总是会饿。

  褚晓彤叹气:“姐姐跟你去。”

  她今年十七岁,确实是丛澜的大姐姐了。

  丛澜跟褚晓彤重叠的课程不少,特别是在体能和增肌方面,几乎都没分开过。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她才知道,原来褚晓彤的体能是真的不太好。

  丛澜的陆地跑道一千米还有冰上折返练得比较多,像是五千米这种长度,不是每天都要练的,跟着计划表走就行。

  不过这个计划表,不是队里的体能老师给的,而是意念空间里非人类教练给她的。

  比现实的好用,体能训练量与丛澜的身体状况实时结合,如果哪一天有了变动,计划也会更新补充调整。

  从现在开始,真实与虚拟的教练,都在为了丛澜尚未到来的发育关做准备。

  训练的尺寸把握很重要。

  肌肉上去了,柔韧性就要下降,花滑不仅要肌肉力量也要绝佳的柔韧性。

  燕式、直立、蹲踞旋转在那里默默不说话,笑看运动员的柔韧性好坏。

  男单那里最惨了,大部分人的身体本来就硬,可现在拼四周跳不练肌肉又压根不行,所以只能在夹缝中生存,试图寻找其中的平衡。

  营养跟上了,体重就会上去,运动员的动作就会变形。

  特别是女单这里,营养一好,发育也早。

  那么,人人谈之色变的发育关说不定冷不丁地就来了。

  怎么样在发育关前让运动员练好技术的同时还减少伤病,避免被练废,留足技术储备方便度过发育关,这是一个所有教练都想知道的问题。

  于谨:……头疼,开心并快乐着。

  丛澜要是想稳3A,肯定是要继续练肌肉的,她现在大腿力量单薄,除了第一天来首体时超常发挥有了42%的成功率以外,现在只能维持不到20%。

  这已经很好了,他知道,可于谨想要更好。

  这么低的稳定率,根本就不能排进节目中,不保险,没必要,拼这个万一的可能性太刺激了。

  其他的三周跳完全够用,丛澜高级33连跳现在有三种,编排节目足够了。

  但于谨真的很想让丛澜用她的3A打一个漂亮的出道战,向全世界亮剑,宣告她来了。

  研究规则累了,于谨就开始发散思维。

  深夜,他媳妇听见书房里传来诡异的笑声。

  凑过去一看,好嘛,是于谨在脑补。

  她:“……”

  天天神经了真的是。

  ·

  丛澜耳朵里戴着耳机,里面在播放古典乐。

  她还在纠结音乐选曲。

  花样滑冰的配乐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直到1932年的冬奥会上,才有了现场配乐。

  不过那会儿跟现在的规则差异很大,当时是乐队在冰面上直接演奏,一首歌循环到底,所有的选手都用这一个歌曲,并没有选择权。

  后来逐渐发展,选手们变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曲目来作为比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