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一章 存在感非常低(求订阅)_最佳影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撤军。

  索马里民兵方面,在艾迪德支付了迈克-杜兰特的赎金之后,迈克-杜兰特被转移到艾迪德宣传部长的住处,五天后他接受了国际红十字会的一个代表拜访和英国、法国新闻记者的采访,然后在十天之后,他与被美军俘获的艾迪德官员进行交换,回到家乡并受到英雄式的欢迎。

  原著的情节到这里才算是结束。

  不过,马修也知道影片与文字不同,不可能一股脑塞进太多内容,雷德利-斯科特和杰瑞-布鲁克海默肯定要有所取舍。

  马克-鲍顿的原著中还采访了许多索马里人,有许多内容是从索马里人的角度去看这场战斗的,但全部被抛弃不用。

  说到底,这终归是一部美国电影,还是接受了五角大楼帮助的战争电影。

  放映厅里面响起热烈的掌声,马修随着剧组的其他人员一起站起来鼓掌,不去说什么乱七八糟的背景和时事政治问题,单从电影的角度去看,至少他认为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战争电影。

  如果让他自己评判,他觉得能划归到经典的行列中,虽然判断经典的标准更多基于爆米花影片。

  随后,诸多的嘉宾、媒体记者和影评界专家来到前排,与剧组进行简单的交流。

  马修自然不在交流的行列当中,基本都在旁观,甚至后面连试映新闻发布会都没有参加,演员只去了乔什-哈奈特和威廉-菲德内尔两个人,连约翰尼-李-米勒和奥兰多-布鲁姆都没有进入新闻厅。

  这与影片的风格有关系,看完影片之后,即便马修的专业水准算不上多高,却也能看得出来,演员和角色在《黑鹰坠落》中的存在感非常低。

  甚至在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摩加迪沙的大街小巷中,只能看到一个个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根本分不出谁是谁。

  虽然拍摄时雷德利-斯科特特意让道具师在对应的头盔上标注了角色的名字,但那一点也不比演员掩盖在硝烟和迷彩下的脸好认。

  “还好……”马修离开帕萨纳迪剧院的时候,还颇为感慨,“我最后那段特写镜头脸挺清晰。”

  但他隐隐感觉的到,这似乎没多大作用,雷德利-斯科特和杰瑞-布鲁克海默为影片确定的叙事风格,明显选择就事而不就人,也就是以相对完整的方式来表现事件的全过程,而不着眼于内部个别角色的塑造,虽然片中美军各个部队主体都有至少一位主要角色,比如他饰演的胡特中士,但这些角色的性格、背景并未被着重描述。

  确切点来说,这是部展现美军整体,而相对比较忽略个体的战争电影。

  或许是长期通过录像带观摩其他人的表演习惯了,马修看电影时,已经很难再像曾经那样,以纯粹的观众的眼光去看了,总是会不自觉的进行分析,即便他知道这些所谓的分析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