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六六 常中正出山了_搞化学的不能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广州的会议开完了,几位同盟会大佬达成共识,继续派兵北上,必须在这场打败东瀛人的战争中出一份力,获取政治资本。

  张人杰没出声,可他总觉得哪儿不妥,又想不明白。

  琢磨了半天,突然想到了常中正,这可是他看中的一个人。

  以他的眼光,觉得此人不简单,日后必定能做一番大事业。

  何不问问这个家伙,看他有什么说法。

  想到这儿,张人杰要通了常中正的电话。

  “常兄弟,有件事情和你说一下,……”

  张人杰把刘大双的回电和他们几个人的想法都详细说了一下。

  “张老,中正尚还年轻,不敢多言,以免误了大事!”

  常中正的回答很谨慎,毕竟他人微言轻,有些大佬们定下来的事情不愿多言。

  “但说无妨,我就是心里有些疑惑,才想听听你的意见!”张人杰知道常中正的心思,连忙鼓励道。

  常中正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勉强读了几年书,也算是尝过人间疾苦。

  后来赴东瀛留学,回来又在上海滩上打拼,接受了许多资本主义的东西,也和诸多洋人、洋行打过交道,眼界开阔了不少。

  在京城几年,做秘密情报工作,更是详细收集了边区的许多情报,对边区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有相当的了解。

  特别是对刘大双,他更是把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全部收纳、归类、分析。

  从而,他在刘大双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更是将刘大双做为一个学习的榜样。

  他得出的结论是,在能力上,刘大双经济方面最强,军事次之,政治方面最弱。

  但有一条,这个小皮匠出身的人却有着超乎寻常的战略和长远眼光。

  他做的许多事情,也许不着调,让人费解,可若干年后,才发现那是他早就布下的局。

  就算是对东瀛人,他也早早布局了。

  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全部超低价出口东瀛多年。

  由于有了充足的粮食,东瀛人没了饿肚子的忧虑,也不大重视本国的农业生产。

  有限的一点耕地许多种了桑树,全力以赴发展养蚕业。

  十年时间,东瀛的生丝出口量差不多和华夏持平。

  东瀛的农民和缫丝厂及纺织厂都生意兴隆,赚了不少。

  可是,两年前战争一起,边区严控粮食出口,东瀛瞬间就陷入了填不饱肚子的境地。

  说句实话,想买都不容易。

  欧洲在打仗,大片粮田荒芜,所产的粮食自已都不够吃。

  东南亚、非洲还处于待开发阶段,粮食也不多。

  就是山姆国有粮食,但人家要先卖欧洲,才不愿意绕半个地球卖给东瀛人。

  还有叫常中正百思不得的是,好端端地东瀛支柱产业缫丝业,在这关键时刻,由于蚕茧大面积死于蚕瘟,也轰然倒塌了。

  这真是巧的不能再巧的事情,常中正不由得怀疑刘大双能掐会算。

  娘希匹的!说是天意,老子都不信。

  常中正打心底佩服刘大双这一灭国之策。

  他是浙江人,从小就听说过越王勾践灭吴的事情。

  刘大双与勾践有几分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刘大双不用睡在牛棚里舔苦胆。

  现在听张人杰一说,他脑子一转,一下子开窍了。

  卧槽!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必须把握住,飞黄腾达就在这里。

  “张老,中正抖胆一言,刘大双此策甚好,正是我同盟会大展拳脚,名利双收的好机会!”常中正略显兴奋地说道。

  张人杰倒是一愣,想不到常中正竟然极力赞成刘大双的说法。

  “常兄弟,何以见得?”张人杰问道,态度谦虚了许多。

  “张老,据中正在京城几年收集的情报看,这刘大双乃宅心仁厚之人。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一穷人家的老实孩子。他出的计策,绝对不会坑害国人,而且必定有长远目标。您想啊!咱们要是打下湾湾岛,再收复安南,不仅地盘扩大了,老百姓也得拍手叫好。张老,这可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常中正激动的说。

  “常兄弟,你即刻收拾行装,赶赴广州,把你的想法说一说,我全力支持你!”

  张人杰语气急切,几乎以命令的口气说道。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