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七章 大师之作_生于198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看好,但该有的宣传程序还是得遵守。

  总会有人不知道自己的电影已经上映了!

  走出卧室,洗完澡,许辉走了出来。

  陈小宇正在玩手机。

  “你又没去上班?”

  拿起摆在她面前的一张报纸,许辉没好气的白了眼自家的小堂妹。

  “最近公司最大的事情就是你的电影上映了,我觉得跟着你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陈小宇赶忙收起手机,一脸谄媚的看了眼许辉:“哥,我最近零花钱没了,你看看…”

  “…你一个月工资不够你花的吗?”

  “工资是我的嫁妆,哪能随便乱动!”

  “…”

  许辉有点无语。

  陈小宇说的还真有道理!

  “这样吧,你找几篇有关《黄飞鸿》的影评,念给我听听…”

  “按字算钱吗?”

  许辉没好气的放下手上的报纸,陈小宇赶忙讨好的接了过来,找了一篇影评,读道:

  “一部《黄飞鸿》,直接让年轻的许辉成了大师级别的导演!整部《黄飞鸿》其精髓就是它的英文名——“onceuponatimeinchina”——中国往事。

  如果许辉只是单纯从清末那个时间段讲述一介武夫的故事,那这部电影最多只能算不错,远远达不到大师手笔的程度!

  事实上,《黄飞鸿》这部电影全方位展示了一个支离破碎和万象更新的时代里,各阶层中国人的生活剪影与精神根性。

  作为主角的黄飞鸿,虽然是武夫,但却是一代宗师做派,举手投足沉着儒雅,处变不惊,兼之医术精通,允文允武,正是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的代表。

  巨变到来,他们是最先受到冲击的那群人。但他们却也是最先觉醒的一群。从林则徐到魏源,再到同治中兴一帮重臣,图变之思开始在上层蔓延,直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乃至辛亥革命,虽然他们本身作为一个过时的旧阶级被扫入了历史的故纸堆,但开风气之先、思救国之始的功劳,却是无法磨灭的。

  正如那个时代的士大夫阶层一样,电影中的黄飞鸿也经过了思想转化的过程。一开始的他是保守的,甚至不无顽固。但随着叙事的开展,他一方面为留学归来的十三姨所感化,一方面被中国积贫积弱的不争现状所震惊,开始心向变革。

  当然,作为传统中国人的黄飞鸿,在大时代中也有着他个人的局限性。对待残破的国家和羸弱的国民,他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却无法寻找到救国救民的法子。医术救不醒国人,拳脚更打不醒国人,他只能众人皆醉我独醒,退到家乡独善其身。

  而十三姨和牙擦苏等人,代表的是另一种中国人。他们全盘接受西化,却与这个古老国家显得格格不入,反而自己也成为了某些激进爱国分子的革命对象。

  他们的那一套不能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