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4章_抗日坦克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临走时抛下一句话:“我给校长打电话去!”

  李斌没有召理他,这里的事情都那么多,要管理一个实际上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地方军阀政权,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东北一年只有一熟,所以在粮食收成之前,那么多人的吃饭都是一个问题。李斌他们解放东北全境是冬天,现在粮食才种下,要解决那么多人吃饭问题,还需要大量的进口粮食才能解决问题。

  既然李斌不许法币进入东北,那脺鳢介石也采取了相对的措施:决不允许一粒大米一颗小麦流入东北。

  李斌只能从美国进口小麦,从美国控制下的东南亚殖民地进口大米。不过花花绿绿的美钞谁都想赚,一船一船的粮食运到大连,从船上卸下,再被火车运往东北各地,满足了几千万人的需求。

  随着德国反犹**的进行,大批犹太人已经来到东北安居乐业。犹太人本来就有钱,他们来的时候都是带着大量的钞票来的。来到这里之后,犹太人手中的钱要向李斌购买房地产,要买生活用品,他们的子女要上学,这又给李斌带来一笔财富。

  在兵源的问题上,李斌还是面临着人口过少的问题,即便是大规模的移民,东北的人口总数还是不能和日本相比。

  尤其是海军人员,面临着重重困难。北方人大部分都不会游泳,而且不识水姓。部队中熟悉水姓的都已经被送走了,剩下来的都是旱鸭子。想要大规模招收海军人员,只能从移民的南方人中招收。

  还有学校,尽管建立一大批的学校,却缺乏相应的老师。

  为此,李斌让人进入关内,把那些刚刚从西南联大转过来,准备回到逼兘等地继续上学的大学生一批批挖到东北来,让他们来到东北半工半读,在就读大学的同时,兼职担任中学老师的职务。

  挖大学生不容易,学生们都只想着北大,燕大这些的,李斌新成立的东北大学,东北理工学院等对他们确实没有多少吸引力。

  这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李斌不得不提高了对有文化有知识的人的待遇,再加上国民政府法币泛滥,这才使得李斌挖走不少人才。

  电子技术是关键,未来的战争就是电子战模式,尤其是导弹。一九四四年德国发明的x-4空对空导弹的技术过于落后,而且命中率也不高。李斌决定发展后来出现的响尾蛇b导弹或者是aa-1导弹。

  但是那些导弹都是在半导体技术成熟之后才能诞生的导弹,所以要优先发展电子技术。李斌设立在沈阳郊外的电子城,就是专门开发电子技术的一座工业城。

  再说张二柱他们到了重庆之后,换上一艘大江轮被送到武汉,随后他们在武汉上了火车。在火车上颠簸了三天两夜,这才到了沈阳。

  刚刚到沈阳,这些来自四川的新人就被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