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5章 我给你一个航发厂_奋斗198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脸说,“最好是好消息,否则我马上收拾行李回上海。”

  他这并非是威胁,而是真真切切的。

  因为他到了陆港看过了红星厂之后,当场就被气得发晕了——这就是李路所说的具备一定研发基础的工厂?

  这不就只是个拖拉机厂吗!

  幸好有马金涛在,否则姚太航绝对会当场扭头就走。

  参观了两条投入运转的自动化生产线之后,姚太航的气才慢慢的消了一些。他知道,国内没有任何工厂具备这样的先进设备。自动化生产线源源不断流水一般运转的零部件,在最终工序段那里被组装成了拖拉机,给人一种很神奇的观感。

  最让他吃惊的是,第二条生产线居然是在组装汽车!

  这可不一般了!

  且不论现在能够生产汽车的工厂就那么几家,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汽车的绝对只有红星厂这一家。只是姚太航当时也看出了一些端倪——似乎只有组装这一部分在运转,那些零部件是从哪里来的?

  带他参观的马金涛没有说,他也没有问,但对红星厂的技术实力,已经有了一些改观,又有马金涛这位材料研究领域的大师在,他怎么也是要等李路回到的。

  不怪姚太航有上当的感觉,因为红星厂在航空发动机研发这方面,是完全空白的,甚至连基本的设备都没有。

  李路连忙说,“姚老,我绝对没有欺骗你。相信你也看到了,红星厂在航发研究方面的基础是空白的。”

  “你这个同志,很不诚实!”姚太航气得瞪眼。

  马金涛呵呵的笑着,“姚老,你尽管听他说一说。”

  “你说吧,什么好消息。”马金涛的面子必须给,姚太航很清楚,材料工艺对航发有多么重要,马金涛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帮手。

  李路尴尬的笑了笑,说,“姚老,你把所需要的设备拉个单子出来,我保证三个月之内给你弄到手。”

  “三个月?”姚太航又瞪眼。

  马金涛咳嗽了一下,代为解释道,“姚老,小李说的设备,指的是进口设备,国产设备很容易,他是红星防务公司的总经理,发个意向出去,国内的工厂都会抢着供货。”

  “进口设备?美国的还是日本的?”姚太航一下子语气就好了不少,这老爷子是绝对的只认设备不认人的。

  李路自信地说道,“您随便挑,或者我给您找一份世界技术领先水平设备目录来,你照着拉单子。百分之百不敢说,大部分我还是能买到的。”

  这个就不是夸海口了,他与那么多西方军火企业有良好关系,买回来不是什么难事。这就是这个时代环境的好处——美国亲密过来,欧洲国家就更不可能放弃贸易机会了。

  甚至在六七十年代,英国人都敢冒着得罪美国的风险,把三叉戟客机卖给华夏。而且,北约国家当中,第一个把航空发动机卖给华夏的,正是英国人!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这一年的年底,英国政府就迫不及待地把斯贝发动机卖给了华夏!

  这可比美国正式启动与华夏在航空领域技术合作早了差不多十年!

  事实证明,只要漏个口子,美国身后那帮小弟,比他们的大哥都要迫不及待——只要有钱赚!

  欧洲国家在对华军售这一块是基本上没有什么顾虑的,因为他们非常肯定一点——华夏不可能跨越上万公里对他们产生威胁。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李路挥舞着美元发出采购意向,不把美国企业计算在内,欧洲国家的企业都会嗅着富兰克林的味道蜂拥而至。

  这是一个如果用美元解决不了问题那就用更多美元的时代。

  马金涛肯定地对姚太航说,“姚老,小李说的是真话,你也看过我们材料实验室的设备了,世界先进水平。”

  缓缓的点了点头,姚太航开始有些激动了,但还是很冷静地问道,“人手呢?光靠我带来的这些人,可支撑不起S-7项目,更别说Y10这个大项目。”

  “重点是S-7项目。”李路严肃地说道,“姚老,一个月内,我给你一个航发工厂。”

  “什么?”

  李路重复,“我给你一个航空发动机工厂的全部人马。”

  ……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