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七章 会试_热血锦衣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日,考生黎明入场,自带笔、墨、砚,以及草卷、正卷纸十二幅,其他物品一律不得带入考场。

  为防止考生作弊,另有巡绰监门,搜检怀挟,对考生逐个搜查,上到头发、衣物,下到裤袜鞋子,如有私藏,即刻逐出考场,取消资格。

  考生入场后,有单独考舍,俗称“号房”,有军丁把守。

  随后,由掌试卷官进行发卷。

  考生开始答卷,考卷一律用墨书写,称为“墨卷”。卷首写考生姓名、年龄、籍贯以及三代名讳,还要写上在校所习本经。

  考试时,禁止交头接耳,禁止相互答问,禁止请人代答。如果临到黄昏还没有答完,则会提供红烛三支,红烛燃尽后,不管是否答完,都要起身离开考场。

  考生答完的墨卷要先交给受卷官,由弥封官糊名,誊录官带人将墨卷誊录成朱卷,并编上序号。

  三场下来,主考官、同考官审评,排定名次,待录取者朱卷与墨卷核对无误后,随即张榜公布。

  榜上有名者即为中举,算是有了功名,可于第二年入京参加会试。

  这乡试大致是三十取一的比例,榜首即为解元。

  过了乡试之后,这些万里挑一的读书人又要千里迢迢赶赴京城,参加会试。

  会试的时间定在乡试的第二年,以丑、辰、未、戌的春二月举行,称之为“春闱”。

  考场设在礼部,也称“贡院”。

  除了各省刚刚过了乡试的新科举人参加考试,也有以前各界会试落榜及因故未能参加会试的举人。

  别看朱元璋是个文盲,但是对读书人是真的好。

  各省进京参加春闱的举人,其食宿费用以及交通工具都由各地官府提供,自己不用花费一分钱。

  会试也分三场进行,时间分别定在二月初九、十二日和十五日。

  科考的内容与乡试大体相同,但规格远比乡试要高。

  经过糊名、誊录、校对之后,由同考官分房阅卷进行预先筛选,预选出来的考卷再送到主考官处审阅,拟订名次,写出“草榜”。

  待草榜拟成后,再由主考官和礼部知贡官主持,将拟订录取的“朱卷”与考生的“墨卷”进行“对号”,编号不对者弃而不取。

  复核之后,再行“填榜”,正式确定录取榜单。

  会试录取时间一般为二月二十七日,发榜则是在后一天,也就是二月二十八日。

  榜上有名者为“贡士”,榜首则称“会元”。

  由于会试的录取人数与殿试等额,实际上这些“贡士”已经是进士了,所差的不过就是皇帝的“钦赐”而已。

  以往,会试出榜后的两三天,即三月初一,就会举行殿试。

  但是从成化八年起,殿试日推迟到三月十五日。

  这殿试名义上是皇帝亲策于廷,主考官便是皇上,因此这些贡生又可统称为“天子门生”。

  除此以外,尚有读卷官和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