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三十一章:张居正的改革_明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自己真正的改革创造环境。

  一条鞭法!

  张居正深知,大明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赋役制度,财政危机和土地兼并!

  太祖皇帝定下的财政制度只适应于大明立国的初年,而不适和如今的大明社会,朝廷如果死守着所谓的祖制,最终只会走向灭亡。

  所以他明白,唯有改革财政制度,才能让大明焕发新的生机。

  而改革之难,也没有人比他更为清楚,前宋的庆历新政,王安石改革,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们只关注到了改革本身,却忽略了改革的环境。

  要改革,首先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改革环境,所以张居正改革的第一步,是取得朝廷当中绝对的话语权,令国内政治处于一个暂时的稳定结构。

  与此同时,针对边境的茶马互市,虽然牺牲了一部分国家利益,但是同时也保证了边境的暂时安宁。

  至少让他在国内推行改革的时候,大明不会和鞑靼突然爆发战争。

  无论他所行的这些政策是否合理,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张居正的确有这个能力做到这些。

  而接下来,就是打造一支能够彻底贯彻他意图的官僚团队。

  这才是张居正所谓党同伐异的原因所在。

  他需要的是一支自己能够完全信任,能够完全贯彻自己改革方针的官僚集团。

  所以一切和他不和,反对他改革的声音,统统被强力镇压,取而代之的是张居正的心腹亲信。

  而这么多的准备工作,其核心之处,都是为了最终实行的一条鞭法。

  通过种种或被认可或被不认可的手段取得稳定的改革环境之后,张居正第一件事情便是将矛头对准了土地兼并。

  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对全国的土地进行清丈,揪出了无数隐没土地的士绅。

  和清丈之前相比,户部账册上登记的土地数量足足多了将近一倍,可见地方土地兼并之猖獗!

  而后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朝廷规定的各项税赋,劳役统统废除,不再区分劳役,杂税等多种类目,统一整合成一项税赋进行征收,以银两代替繁杂的各种布匹粮食等税赋形式。

  计算税赋的方法也变成根据百姓所拥有的田地和成年丁口数来决定。

  这一政策令地方官的无数灰色收入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百姓身上沉重的负担大大减轻,而原本应该落入地方官口袋的银两,统统变成了国库的存银。

  短短的几年时间,张居正的改革就带来了丰硕的成效,国库的银两越发丰足,不仅足以支撑庞大的朝廷机器运转,并且有余力投入大笔银两进入水利方面,开发和维护漕运,一度令大明朝廷的漕运焕发新的生机。

  只可惜的是……

  毕竟,留给张居正的时间太短了!

  他是内阁首辅,但不是皇帝!

  大权独揽固然好,但是终不长久,更何况在他执政的短短数年当中,他的父亲意外死去,由此爆发了一场来自反对改革者的逆袭。

  张居正为了应付这场夺情之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虽然最终获得了胜利,但是却大大牵扯了他改革的脚步。

  而等到他将所有人都处理干净的时候,他赫然发现,他面对的不是强大的官僚集团,而是他一手教导长大的,这个国家真正的统治者!

  而他改革的手段,注定是不能被皇帝所接受的。

  与此同时,张居正也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人了,他的改革尚未完成,但是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ps:本来不想写这么多的,但是张公的一生波澜壮阔,一写起来就收不住了……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