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问题_问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是出了些问题,储物指环上出现了一道细细的裂缝,里面的储物空间也变得不太稳dìng,余慈忙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杂物之类的直接扔掉,丹药、法具什么都放在一边,余慈最关注的就是在其中搜出来的几枚玉简……

  刘管事这些玉简中,有记事的、有记人名的、也有一些零零碎碎记载有修炼心得的,对余慈来说,价值都不大。惟有一枚,里面是一段完整的法诀,且正是余慈看得眼热的“一气三呼”之术。

  将玉简中的信息大略扫了一遍,余慈便发现,这法诀并不甚难,或者说,它不过就是一个稍微复杂些的技巧,只要有相应的修为水准,谁都能加以运用。在修行界,类似于这样的的法诀,被称为“应用法门”……

  所谓“应用法门”,对增长修为无益,又会分薄精力,影响修行,故又称为“杂学”。就是以余慈这样贫瘠的修行知识,也知道“杂学”多修无异,只需要拣最适合自己的几样练习就好。

  现在,余慈觉得自己就找到了一个:“一气三呼”对搜魂镜有效,对照神铜鉴如何?

  “如果将‘一气三呼’作用到宝镜上……”

  一般而言,修行界祭炼之法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一器一法”。即按照法器、法宝的实际情况独立设定和调整祭炼手法,针对性强,对特有法器、法宝的祭炼进度非常迅速,但同样的祭炼法放到别的法器上便不适用,甚至会造成伤损……余慈获得的照神铜鉴祭炼法,便属此列。

  二是“一法千器”,即不管什么法器法宝,我只以一种方式祭炼。这种思路来源于符箓禁制,是以层层叠加禁制的方式,达成法器、法宝与自身神魂元气的沟通协调。这里面最著名的,自然就是太古一代地仙宗师哈十一创立的“天罡地煞”祭炼法,经过数万年的发展,各代人增益,已发展成为修行界的主流,也形成一个庞大精深的体系。

  所谓“天罡地煞”,即是以天罡祭法和地煞炼法为代表的一整套祭炼手段,前者要叠加三十六层符咒,后者则是七十二层,彼此并无高下之分,却各有所长,二者结合,几乎适用于一qiē法器的祭炼……传说中天罡地煞相合的一百零八层祭炼大圆满,能使一件普通的法器一跃成为可移山填海的法宝,而在法宝基础上形成的大圆满,其威力则更是到了不可思议的境地。

  这种祭炼手法的优点当然是适应性强,发展前途远大;但也有缺限,首先就是耗时耗力。此种炼法毕竟属于“杂学”,对修为并无增益,反而会耗掉宝贵的修行时间;其次就是缺乏稳dìng性。由于符咒叠加的控zhì力不同,同样的十层禁制叠加,一件法器威力骤增,另一件法器却可能依旧平庸,又或者性质发生不可测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