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一章 大罗之伞 人心之变(上)_问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制器的大师级人物,虽多年不涉此道,但他对器具的整体结构最为敏感,只这一个手法,就有制器、符箓的双重特质,当然,还是后者居多,并没有照顾到器具的材质、结构之类。

  这样的符箓结构,看起来好生眼熟。

  程济世眼神微凝,随即扭过脸来,飞纵而起,并不忙着去碧波水府那边,而是朝中央悬空岛屿去了。

  脸上不显,其实他心里一直在思索这独特灵光的源流:思定院自言是上清宗的……对了!

  “大罗伞?”主楼上也有人辨识出来,“原来真是上清宗的遗脉?”

  “这种大路货色,流传出来的不知有多少,也不算什么确证。拦海山那边,就有一个小门派,以大罗伞为传承之法,难道也是上清遗脉?”

  “咱们都是外行,还是要看内行人的意见……天角先生以为如何?”

  作为相对来说比较然的客人,天角先生没有掺合之前的事,但事涉他最擅长的领域,却也不能不开口声。他目注远方倩影,良久,方悠然道:

  “确如刚刚赵道友所言,‘大罗伞’在上清宗并不是什么秘而不宣的法门,不过这也无损于它作为上清宗由浅入深,直抵长生的根本法门之一的地位。粗略来讲,不入流的,大罗伞也不入流;修为精湛的,大罗伞自然也可化为惊人神通。”

  他也知道,这种回答过于圆滑,稍待片刻,又补充道:

  “大罗伞在上清宗,也是符箓一脉的必修之法,直到成就长生,也可成为道基的组成部分。要辨别其根性,不在有或没有,而在于脉络的完整与深浅。据说当年的上清宗符箓一系,能够在天魔大劫中支撑到最后,就是因为天罗伞一出,其道基完整与否、遭受魔染与否,都一目了然,由此化解了许多危机……”

  孟都公子忽然道:“先生可辨识否?”

  “略知一二。”

  “这样最好。”孟都公子连连点头,又抚膝而叹:“遥想当年,上清宗乃是洗玉盟的擎天之柱,憾遭大劫,宗门乱离。如今魔劫再起,四明宗又步其后尘,千年往复,可叹可悲。越是如此,我等北地同道,正该互相扶持,共抗大劫,若那位余先生真是上清宗的遗脉,我八极宗倒真要认识一番,结个善缘。刚才出于私心,确实是我怠慢了,来人,请余先生上楼一叙!”

  孟都公子说得堂皇大义,又自承私心,一时听得众人心里古怪。

  楼下那位余先生如何想法,他们还不太清楚,可孟都公子此言,明显有针对之意,所谓的“私心”,绝不是指他自己一人,显然,孟都公子对苏双鹤喧宾夺主的做派,也不是当真视若无睹的。

  谁能想到,几句话的功夫,这边就明枪暗箭了?

  有人就感叹:红颜祸水啊……

  苏双鹤微笑捻须,对孟都公子的做派和想法,他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