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5 刺杀_残阳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亚历山大的撤退计划,有完善的侧翼保障和交替掩护,他确实是一位撤退大师,从容而又机巧。不过他的对手已经不时夕日的德军,他也没有从海面上支援的,强大海军炮火。现在,他孤立无援,而敌人,其实研究过他的逃跑技巧。

  饭田祥二郎,突然展现出了他粗暴和野蛮的一面,他集中了3个工兵大队,在3月初枯水期的伊洛瓦底江上,以对手无法预计的速度建起了数座浮桥。

  事实上,本地缅族人的贡献不容轻视,他们为日军工兵收集到了各种船只和木材,甚至是门板来假设浮桥。

  33师团放手一搏,它的2个联队齐头并进冲过了伊洛瓦底江,完全不顾侧翼可能会被中国军队的机动兵力长途奔袭。饭田放手将单薄的兵力全部投入进攻的同时,就准备好与多疑且情报收集不利的杜聿明玩玩心理战。早在兰封会战时,他就与杜聿明交过手,他注意到,杜聿明是那种严谨有余,却有不够果敢的将领,所以偶然耍一个空城计,一定会成功。

  亚历山大将军的部队在摩托化行进间,被敌人截成几段,他发现情况不妙时,身后的仰光已经被日军第55师团攻占,现在他进退维谷,硬着头皮组织了几次强攻,试图打通通道,全都被日军打退。

  杜聿明刚刚到达前线,就听闻情况不秒,英国人好像又遭了。自从他到了缅甸起,几乎每隔几天,英国人就表演一次屁滚尿流的仓皇撤退,这次似乎连撤都撤不出来了。

  他与史迪威在指挥部等候消息。随着各方面情报汇总,情况开始明朗化,果然是最坏的情况出现了,英军被赌在了在无依托的野外,虽然还没有围死,但是已经无法继续前进。

  亚历山大的求救电报以每十分钟一封的速度发出,发给远在40英里外中国远征军,发给在孟加拉湾内噤若寒蝉的皇家海军,发给刚刚被打败的第7装甲旅,要求各种可能的援救。最终他还给伦敦发去了电报,请示“最后方案”的授权。

  新加坡之后,大英帝国已经无法再承受一支几万人的队伍,向日本人投降,并被拉出来游街了。丘吉尔亲自给重庆发去电报,将委员长好生恭维了一番,希望他立即采取果断的行动,以避免他最重要的将领被迫投降。

  罗卓英不打折扣地将蒋介石要求立即解救英军的命令压给了杜聿明,但是杜聿明在最初的2个小时内仍然举棋不定,他的谨慎处置,完全在对手的算计之内。

  第5军的正面是刚刚吃了败仗,急等着报仇的日军十八师团。如何再分兵,长途奔袭90公里去解救被围困伊洛瓦底三角洲地带的友军?他预计日本人一定会做相应的调遣,他的部队一出发,就会暴露意图,然后很容易会在两眼一抹黑的救援路上,被敌人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