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八章 书院与国子监_大唐城管大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世上总有一群年轻狂妄的家伙,他们虽然置身于事中,可是总喜欢做出一副跳出世外的模样,然后大肆品头论足,指点江山,侃侃而谈似乎世上皆无难事一般。

  国子监培养出的士子们,大多都是这样的家伙。

  徐阳曾经说过’无知者无畏’。在回答李二的问题时,李纲也重复了这句话。

  中国千年的科举文化,演变到后世,已经愈发的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培养出的是拥有自己独立见解的自由人,而古代,国子监培养出的仅仅是会背四书五经的大道理先生,这让徐阳能极为透彻的看出唐朝时期的科举有多么的落后。

  国子监教出来的学子,人品没的说,一个个学习的都是上古先贤,对个人品德修养极为重视,张口闭口’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在经过数年的国子监学习之后,最终会走上工作岗位,大多是一些县衙的官员,有些关系的可能会进一步到更高级的国家工作机关工作。

  但是他们数年学的东西,全都是些先贤著作,和他们工作的职位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往往他们这些人,在书院中会大肆评判朝廷的决议,但是一到自己当官任职,就把治下管理的乱七八糟,最后只能是顺其自热。

  他们治下若是出现了贼寇,不召集百姓逃命,反而穿着官服在县衙府邸等着贼寇前来,’仁义在身,贼来我死便是。’这就是他们的人生观。不能说他们是错的。可是大唐耗费这么多心血培养出的一个士子。就这么轻yì的倒在敌人的屠刀之下,往往太让人心寒。

  他们的治下若是出现了涝灾旱灾,他们不懂得及时组织百姓补救,反而不停的朝中央写折子,申请各种降税、免税之策。这也不能说他们是错的,可是有良径不走,反而南辕北辙,会让政府机构陷入各种过剩的泥沼之中。

  他们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却有着铮铮傲骨,经常将自己比作孤寒中的一朵梅花,对朝中的政策大肆批判,认为该如何如何,这些都是徐阳在国子监呆了几天的真实感受。

  这里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畸形的,一个帝国的良好运转,需要的是更为高端的知识分子,虽然国子监培养出的士子们已经够大唐这个时代使用了,可是对于徐阳心中的理想。他宁愿不用人,也不想启用这些士子。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个段子在后世众人皆知、耳熟能详。相比之下,去过国子监的徐阳更加坚定了决心要创办一个能真正培养出人才的学府,而不是培养出那些只读四书五经的无知者。

  所以,徐阳创办了南山书院。

  南山书院设立之初,就请来了李纲、颜之推、陆德明这样的当世大儒,一时间吸引了不少长安附近的士子前来报名,那时的南山书院连考试选拔的地方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