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2章 天人共戮_姜女贵不可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不惯巫医害人,巫医也看不惯他登门抢生意,势单力薄,岂能不遭驱逐?

  五仁深知此弊,一直没能腾出手来治理。

  一来改变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非一朝一夕之事;再就是担心巫医借着己身影响驱使百姓、激起民乱。

  她琢磨了一个培医计划,尚不完善。

  原打算完善以后,再等国内局势稳定一些,而后交给辜百药……可惜是不成了。

  “好歹雇两个人护卫。”

  辜百药嗯了一声,起身去开药方,明显透着敷衍。

  他也没说什么病,只说要静心调养。

  五仁也没问,心里有数。

  自嘲道:“没想到一语成谶,还真要养病了。”

  静养就静养罢。

  偏偏树欲静而风不止。

  五仁执政期间,不能说完全做到“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却也一直坚持着公平公正、不群不党的原则。

  然她不结党,自有人钦佩她的作风和理念,默默追随拥护,对她下达的指令无条件遵照执行——这些在别人看来就是她的“党”。

  她陡然引退,说是养病,病情久不见好,流言纷传、铺天盖地。

  五仁亲手提拔的一位年轻御史屡上谏书未获回应,竟当着朝中文武的面,直斥国君不该听信奸佞小人地挑唆,致使忠臣遭弃、贤良去远。

  说罢,触柱而亡,血溅朝堂。

  此举彻底激怒了史弼。

  御史纠察百官也就罢了,竟还管起他来了!

  谁给他的胆子?!

  还能是谁……

  更让他震怒的还在后头。

  不明就里的百姓以为辅国太尉被下了狱,不日即将斩首。经人点拨,上万民众聚集宫城前喊冤,请求国君宽赦。

  史弼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看着下方乌泱泱的人群,想起御案上那一摞摞为五仁求情的奏疏……

  五仁虽辞了官,行动却是不受限制的。

  不管暗里有没有眼睛盯着,至少明面上她想出门便出门,想去哪便去哪。

  御史死谏和万民喊冤事件接连发生以后,她失去了这种自由。

  南柯小筑前门后门都有卫士把手,无论她去何处都有人跟着,美其名曰“奉王命保护先生”。

  暗处的眼睛变成了明处的尾巴——这还只是开始。

  朝中,凡五仁倚重过的,或者史弼自己认为的她的铁杆追随者,被以各种理由罢黜的罢黜、下狱的下狱。

  就连五仁无意间赞许过的一些才俊,也被远远谴出了逐鹿城。

  史弼似乎深怕她振臂一呼,当年的事再重新上演,便干脆把她的臂膀全部剥离。

  彻底肃清了朝堂以后,突然多了许多五仁的“罪证”出来。

  巧取豪夺、侵占民田……可谓五花八门,以致朝野震惊。

  史弼谴人问五仁,可有何话要辩解?

  五仁还在病中,什么也不想说,也无话可说,只让人备好了棺木。

  不出所料,紧跟着便有许多大臣联合上书,请求诛杀五仁。

  史弼沉默多日以后,只让人封了她的私邸以平众怒。

  “五仁纵有错,于国亦有功。功过相抵,又已引咎而退,便不再追究。一切到此为止。”

  同时当着满朝文武宣布:“凡史氏子孙,永不负五仁。有违此言,天人共戮之。”

  意即,他还承认五仁于他于史家的大恩。他不会杀五仁,史家子孙也永远不得害五仁性命,否则谁都可以……

  如此一来,那些请求诛杀五仁的声音自然也就消弭了。

  百姓这才知道,尽心为公、清廉爱民的辅国太尉,原来曾犯下那么多的罪行!

  虽也有人不信,禁不住如山罪证,甚至太尉自己都没有一字辩驳。

  国君抄家封府看来也是无奈之举,纵使如此,他也没有杀太尉。

  老百姓看到了一个知恩重信、有情有义的国君,对其更加敬服。

  就这样,五仁的形象一夕间被颠覆、影响逐渐被淡化。

  武官之长的金吾太尉本就由史家人担任,而今辅国太尉之职也交到了能让史弼真正放心的人手里。

  史弼至此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次年春,阎桧因罪被杀,罪名不知。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