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0章 时代的曙光(完)_北朝求生实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搜身才能进入,不仅如此,只有“唱名”了的官员,才能从这扇门内进入,而以前,这个规矩……似乎并没有被严格执行过。

  包括高洋时代。

  高洋时代特别喜欢召开“小朝会”,也就是找几个心腹大臣在御书房里讨论大事。礼仪性极强,实用性又极差的“大朝会”,高洋是不屑于开的,除非必要。

  所以“唱名”制度(也就是点到名字才能进入皇宫),朝会的时候没有认真执行,毕竟皇帝不喜欢麻烦。

  而高洋死后,李祖娥母子孤儿寡母的弱势,自然不可能在礼仪上为难中枢群臣,故而当今日的“唱名”开始的时候,杨愔和崔季舒一时间都愣住了。

  上次唱名是多久前来着?

  他们都不太记得了,反正起码也有好几年时间了吧?

  不过让他们松了口气的是,禁卫搜身,只是“意思”了一下,随便拍几下,就让他们进了皇宫。在杨愔看来,这些小细节,都有些耐人寻味。

  当然,也可能只是他们自己想多了,谁知道呢?

  ……

  齐国要过年,周国当然也要过年,不过比较起府库充盈的齐国,周国这个年有点不太好过,毕竟宇文邕吃了一个大败仗,传导到国内需要时间。

  年关,恐怕就是爆发的时间。

  长安皇宫,御书房里,点着炭火,倒不是太寒冷。只不过桌案前宇文邕的面色,却难看得吓人。他面前的老臣,名叫刘孟良,北魏时期,就跟着宇文泰走南闯北,堪称是三朝老臣。

  宇文邕继位后,让他担任大司农。

  宇文泰的政治改革,就是仿《周礼》,而《周礼》的天官之属有大府(即太府),辅佐太宰掌理贡赋之事。

  宇文邕架空大府后,又恢复了大司农这个职务,仿魏晋官职。

  其实大司农也是由《周礼》的官职演变而来的,秦代的时候设治粟内史,汉初沿置,主管财政,赋税,农桑,权力极大!

  汉景帝改治粟内使为大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又改为大司农。

  不过魏晋以来,财政收支划归太仓尚书、度支尚书、户部尚书,将大司农的权职架空,大司农逐渐变成不管财政、会计,主要掌国家仓廪之官,又称司农卿。

  说白了,刘孟良就是周国管粮草的。年关年关,中国的规矩,就是过年前,把这一年所有的东西都算清楚。刘孟良刚才交给宇文邕的,就是今年周国的粮食收成和理论上府库中还有多少粮食。

  理论上啊,实际上只会更少。

  只不过,这个“报表”,把宇文邕给吓到了!

  因为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还低!

  今年府库里的粮食,更是比去年里府库的还少。

  “刘卿家,你告诉朕,今年的粮食,是不是撑不到明年夏收?”

  不可否认,民间也有些粮草,无论贫富,都不会连家中的口粮都不留下。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