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1章 琵琶_李二:收手吧!大唐已经无敌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春娘闻言一双眸子瞬间亮了起来,对李跃施了一礼道:“侯爷,小女春兰虽是在这平康坊内长大,但自幼精通音律,一手琵琶更是获得几位才子的好评,奴家这就唤她上来。”

  在奏响丝绸之路交响曲的众多乐器中,琵琶功不可没。

  “民乐之王”——琵琶在华夏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

  五弦琵琶南北朝时传入中原,当时称作“胡琵琶”。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社会上层人士和民间百姓,对琵琶的喜爱达到了高峰。

  难得听到一千四百年前的曲子,而且还是现场直播,李跃显得很是兴奋。

  无论他是不是了解琵琶这个乐器,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定是耳熟能详的。

  诗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很快便勾起了李跃的好奇。

  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声音,能让司马大人湿了青衫?

  喝退了一众跳舞的女人,让春娘将琴师请出来。

  与自己一开始还幻想的不同,这琵琶女完全就是十几岁的小萝莉。

  身子长的跟带鱼一样,亏了是这样还是老鸨的女儿。

  李跃生不起龌龊心思,便给上前演奏的姑娘腾好了地方。

  一阵悠扬的琵琶声从身边传来。

  这琵琶声一会儿显得粗重深沉,一会儿婉转流利而又清脆响亮一会儿又弹出了激进雄壮的声音,几种声音糅合在一起显得那么的融洽,那么的圆滑……

  “西方音乐重在律,东方音乐重在韵,律有术,而韵无穷。”

  前世电影《闪光少女》里,民乐没落萧条,人们对西洋乐趋之若鹜,大学课堂上最受欢迎的课程一直是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而学习民乐的学生少之又少。

  没有人知道扬琴,也没有人愿意学习琵琶,学校因为招生困难,甚至决定停止所有民乐专业的招生。

  然而,一群混迹于网络的二次元少女,因为喜欢民乐,喜欢华夏的传统文化。

  用自己独特的演绎方式,正面挑战西洋乐器,最终,民乐扬眉吐气。

  九千年的龠、八千年的骨笛、七千年的簧……还有惊艳到李跃的五弦琵琶。

  一曲恒古的琵琶,勾起了多少前尘往事,经典踏歌而来,滴滴流动在弦上,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正如国乐的魅力可以跨越时间鸿沟,永不过时。

  琵琶之美也从未被时间抛下,将古典之音印记在永恒岁月中。

  真正经典的东西,从来不会被岁月所淹没,历史的洪流中,该闪光的始终会熠熠发光。

  古老与浪漫的气息惊的李跃瞬间说不出话来。

  曲罢渐歇,春兰向李跃施了一礼,便跪坐在原地。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卷帘天自高,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