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36章 科普过渡章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6章科普过渡章

  牙髓炎,疼的脑袋发麻,实在写不出正文,就拿科普章节过渡一下······

  不想看科普的看官老爷们可以不订阅······

  ·

  《西汉兵制》

  京师

  汉朝的京师兵,主要分南军和北军两支:中尉所领的屯兵驻于未央宫北,称北军;与之相对,由卫尉统领的称南军。

  南军士兵大多调自内郡,太祖刘邦时期主要调自丰沛,北军士兵主要调自京辅,均是一年一轮换。

  南军原编制五个超编校尉,共两万人,北军四个超编校尉,共一万六千人(满编一部校尉为二千人,南、北两军均超编为五千人一部校尉。文中虎贲、羽林二部亦然)。

  地方

  地方兵置于郡、县,一般由郡、县尉(亦称都尉)协助郡守或县令统率,平时维持地方治安,战时听中央调遣。

  征调地方兵,需以皇帝“虎符”为凭,分封的王国与侯国各自都有军队,王国之兵由诸侯王中尉统领,侯国之兵隶属于郡。

  边兵

  边兵主要负责边郡戍守,由边郡郡守统领,下辖都尉和部都尉。

  ·

  兵种

  军队有材官(步兵)、骑士(骑兵)、楼船(水兵)、轻车(车兵)等兵种。大抵平原诸郡多编练骑士、轻车,山地诸郡多编练材官,沿江、海诸郡多编练楼船。

  太祖高皇帝刘邦身陷白登之位后,车兵逐渐被汉室淘汰。

  编制

  汉朝军队的编制,据《后汉书·百官》记载,“大将军营五部”,部由校尉统领,“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曲下有屯,屯长一人”。

  即:1营=5部(校),1部(校)=5曲,1曲=2屯,1屯=5什1什=2伍1伍=5人。

  但据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和居延地区出土的汉简,部分左、右部或前、后部,曲分左、右曲或前、后曲;

  部、曲之下还有官(分左、右官)、队(分前、后队)、什伍等。

  上述文献与文物,对汉朝军队中、下级组织的不同记载,很可能是不同地区或军队存在着不尽相同的编制。

  秦朝兵制,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化的军事体系。秦廷在地方上彻底废除“封诸侯,建藩卫”制度,全面实行郡县制。

  初灭六国时,在已控制的地区设置了36郡,后又置九原、南海、桂林、象四郡,共40郡;郡设郡尉,辅佐郡守,并掌军事。

  郡下设若干县,置有县尉,辅佐县令(长),掌军事。全国征兵以郡县为单位,郡守有征发本郡壮丁作战的权力。秦时人口约2000万,由于兵役、徭役都很繁重,每年要有二三百万的丁男被征发服兵役、劳役,仅守长城的士卒就达30万。

  秦、汉为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军队,并置于皇帝的严格控制之下;负责全国军事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