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2章 龙凤呈祥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2章龙凤呈祥

  送走王陵、阳城延二人,刘盈便独自走出清凉殿,站在了未央宫正殿外的瞭远台上。

  双手扶着面前的石栏,居高临下的朝远方望去,刘盈的目光中,只写满了一阵又一阵疲惫,和感怀。

  过去这两年,长安朝堂,发生了很多变故。

  廷尉汲侯公上不害薨了;

  奉常叔孙通亡了;

  故代王,合阳侯刘喜薨了;

  代相阳陵侯傅宽、淮南相汾阴侯周昌,也都薨了······

  凡是太祖高皇帝一朝,以较高频率出现在先皇刘邦身边的近臣,几乎都老死了一茬儿。

  而眼下,第二任汉相平阳侯曹参,也即将迎来人生的终点。

  看着一个个熟悉的人,就这样一步步走向死亡,刘盈,根本说不上来心里的滋味。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盈为汉室精心打造的强盛之路,也在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

  少府官营粮米,已经来到了第七个年头;其中‘代民储粮’一项,已经接近了历史使命的终点。

  等再过两年,关中百姓将粮食代存于少府的数量,按照朝堂的预测跌破一千万石,少府‘代民储粮’一事,便可以彻底宣告结束了。

  越来越多的百姓不把粮食存在少府,自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具备了自建粮仓储粮的能力;

  换句话说,越来越多的关中农民,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抗风险能力。

  而关中的粮价,也在刘盈‘步步紧逼’之下,于去年秋收之后,正式跌破五十钱,来到了收购价四十钱、出售价四十二钱的历史低点。

  没错。

  ——如今少府官营粮米,每石粮食的利润,就是两钱;

  相府国库、少府内帑各自能分到一钱。

  超低的利润空间,自然也就意味着对农民超高的友好度。

  毫不夸张的说,关中九成九以上的农民,已经不愁吃饱了。

  非但不愁吃饱,甚至开始有闲钱去购买布匹,给家中妻小添置新衣了!

  而少府的盈利重心,也逐渐从粮食,转到了早就开始展露头角的盐、铁,以及布匹之上。

  盐自是不用多说,和粮食一样,属于百姓的生活必需品;

  尤其是在刘盈开创性的以‘晒海得盐’,极大降低了粗盐制作成本的前提下,盐的利润空间,即便是在刘盈一压再压之后,也还是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百分之五百!

  ——一斤制作、运输成本不到三十钱的粗盐,能在天下任意一个地方,卖出一百五十钱的价格,而且还是手慢无!

  至于铁,倒是在刘盈的可以引导下,并没有成为‘国营商品’,而是成为了少府内帑的战略物资储备。

  着重需要提的,便是布匹。

  此刻,站在瞭远台上,刘盈也能清晰的看到:在未央宫西北角的少府作室,仍旧有来来往往的织工,为已经织出的素色布匹上色;

  而在刘盈看来,专门负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