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3章 敢有言和者,斩!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征发。

  因为春天,长城以南的汉人要播种春耕,长城以北的草原民族,也同样需要将饿了一整个冬天的牛羊牧畜送去新草场,将掉下去的膘肉重新长回来;

  夏天,汉人需要为田亩内的作物除草、灌水,匈奴人也要一路带着牧畜一片一片的换草场,保证牛羊牧畜能正常摄入食物的同时,又不会对草场造成毁灭性打击。

  到了秋天,汉人到了收获的季节,草原民族也同样,到了享受一年劳动成果的时候。

  春天生下的羊羔牛犊,到这时也会初步长成,挑出其中健壮者过冬,其余体弱多病的,便可以拿来吃;

  又正值秋天,无论牛羊还是马匹,都正是肥膘的时候,各类乳制品也会得到充足的供应。

  所以在秋天,汉室的农户需要收割农作物,并储存下过冬的粮食,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一样,需要将牛羊的奶做成乳制品,并备下一定量的肉干,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凛冬。

  这也导致长城两侧,虽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文明,但在‘春耕,夏作,秋收’这一点上,却又是出奇的一致。

  那这是否意味着匈奴人,也和汉人一样热爱和平,热衷于自食其力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草原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每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都必然会成为丛林法则的忠实信徒!

  为了生存,草原民族可以征讨,可以抢掠,甚至可能会为了一块草场、一处池塘,而对兄弟部族痛下杀手!

  对于每一个摆在眼前的生存机会,草原民族都不会放过;对于每一个可以得到利益的事,草原民族也永远不会视若无睹。

  所以游牧,只是匈奴人,或者说当今时代,所有草原游牧民族的‘副业’;放牧蓄养的具体事宜,甚至都是被交给奴隶去做的。

  ——没错,如今的草原,就如几千年前的华夏大地一样,还处于部落林立的奴隶制部落文明阶段。

  即便匈奴的出现,将草原继东胡之后再度统一,但也并不意味着草原自此成为统一政权,而是更像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制游牧政权。

  举个非常具体的例子。

  在汉室,无论发生怎样程度的灾荒,都永远不可能发生‘某郡或某诸侯国抢夺隔壁郡,并奴役该地区人口’的恶性事件。

  但类似的事,却每年都发生在匈奴统治下的草原,发生在匈奴这个‘百蛮大国’内部。

  对于各部落之间的征讨,匈奴单于庭也只遵从草原最原始的法则:谁打赢了,谁就是对的。

  因为在草原,强大,就是最大的正义;弱小,则是唯一的原罪。

  而对于这样一个野蛮到颇有些特殊的文明而言,秋天到冬天这顿时间,并不是享受收获的时间,而是伺机掠夺,争取储备更多过冬物资的黄金时期。

  而这,也体现在匈奴每一次大举南下,对汉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