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6章 两相全害,取其轻者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辞辛苦’的运输下,关中、关东这两个本该互不相干的独立粮食市场,便也被莫名合并成为了一个整体。

  ——关中粮产虽高,却大半被粮商运出关外,所以即便粮产充足,关中粮价也依然很高;

  而在关东,虽然有上千万石粮食自关中运出,但高昂的运输费用,也使得关东粮价居高不下。

  也正是因此,在少府官营粮米之前,天下无论是关中百姓,还是关东诸侯国民,都只能无奈接受‘无论丰年、灾年,粮价永远只比百姓承受极限低一点’的残酷现实。

  说的再具体一点,便是作为天下粮仓的关中,粮价常年维持在一千五百钱至二千钱每石上下;而严重依赖从关中‘进口’粮食的关东地区,粮价也普遍在二千五百钱左右。

  如此高昂的粮价,自然是让曾经的粮商群体赚得盆满钵满,也使得天下百姓哀鸿遍野,距离‘民不聊生’的程度,也仅一步之遥。

  而在‘受刺长陵’的监国太子悍然出击,彻底铲除了关中的粮商群体之后,原本‘欣欣向荣’的汉室粮食市场,却嗡时进入了一段诡异的空白期。

  在过去,天下粮食市场的运转,是以关中粮商运粮出关,转输关东,以促成‘关中、关东皆苦于粮米稍有不足’的供需关系,以维持粮价居高不下;

  但在刘盈趋势少府以官方身份下场,一举垄断粮食市场之后,这种固有模式却被顷刻间击破。

  想想就知道:在刚成立不久,尚未完全安定的汉室,将粮食这种战略资源运过函谷关,显然不是关东那些土财主能做到的事;

  失去了‘手眼通天’的关中粮商,关中粮市和关东之间的联系,自然是被轻易切断。

  如此一来,早先被粮商群体合为一体的关中、关东粮食市场,便也自此分割成了两个独立的市场。

  ——在粮产充足,且有少府‘宏观调控’的关中,粮价平稳下降,自汉十一年春的二千多钱每石,已经降到了去年秋收后的二百钱每石;

  而在粮产不足以供应需求的关东,粮价却仍旧居高不下,常年维持在二千钱每石。

  至于原因,可谓是极尽复杂。

  有天子刘盈‘厚此薄彼’,以优先供应关中、北墙卫戍部队为主要方阵的缘故;

  有关东粮商群体‘囤积居奇’,为利益抬高粮价的缘故;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垄断关中粮食市场的少府,供应关东的粮食量不足,以及供应价格不低。

  便拿去年秋收之后举例:

  按照少府于秋收之后发布的公示,少府今年收购粮食的价格,为一百五十钱一石,售价则为二百钱一石;

  与此同时,为了能确保自身的垄断地位,少府‘每石一百五十钱买入、每石二百钱卖出’,原则上都是无限量购入、售出。

  但在供应关东之时,少府却是摇身一变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