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4章 朕年十七而冠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陡然被一阵庄重所占据。

  ——太后吕雉端带着雍容和蔼的气质,端身正坐于社稷坛后十余步的位置,神情尽是淡漠;

  楚王刘交身着诸侯冠冕,以‘宗伯’的身份侧身立于社稷坛侧,目不斜视;

  天子刘盈则是一身赤色冠玄,满是严肃的坐在太后吕雉侧后方,只头顶上的十二硫天子冠早已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一顶极具刘氏特色的刘氏冠。

  伴随着祭坛下,响起奉常叔孙通一声悠长的唱喏,社稷坛嗡时编钟齐鸣,清脆悦耳的铃声响彻祭坛周围。

  紧随其后的,是一阵令人稚嫩、青涩,却又令人感到无比放松的诗歌声,在祭坛侧响起。

  “这······”

  看着祭坛一侧,正在乐师的指挥下放声吟唱的唱诗童子,在场众人的稍一对视,便将目光齐齐注视在了祭坛后,仍安然端坐于吕雉身后的天子刘盈身上。

  ——先皇刘邦爱听曲儿、唱歌儿,对汉家朝臣而言,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尤其是人到晚年之后,刘邦对‘诗歌’的兴趣,更是发展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程度。

  倒也不是说,刘邦这个大老粗,在晚年终于开始尝试着做‘文化人’了,而是单纯哼哼曲儿,打磨打磨时间。

  如后世人耳熟能详的《大风歌》,《鸿鹄歌》,便是刘邦晚年的‘歌手生涯’代表作。

  而对于如今,尚不曾对大风歌、鸿鹄歌耳熟能详的汉家公卿而言,刘邦‘歌手生涯’最典型的代表,便是此刻正于社稷坛侧齐声吟唱的唱诗班。

  这个唱诗班究竟成立于何时、由谁成立,世人早已不得而知;

  众人只知道:在彭城一战之后,先皇刘邦再次回到东都洛阳之时,这个由上百童男组成的唱诗班,便不曾缺席任何一场刘邦在场的大型活动。

  包括当今刘盈的储君册立典礼、故太上皇刘煓的丧礼,乃至于刘邦自己的葬礼之上,都曾出现这个平均年龄只有七岁的童年唱诗班的身影。

  而在先皇刘邦驾崩两年多之后,当这个极具刘邦个人色彩的唱诗班,出现在当今刘盈的加冠之礼上时,朝臣百官对于天子刘盈想要表达的意图,自也是一目了然······

  “陛下这是······”

  “欲以此,以警醒世人?”

  “嘿!”

  “只怕这‘世人’,今日皆已至社稷坛前······”

  人群中响起几声轻微的交谈,却并没有影响到这场‘天子加冠礼’的进程。

  随着社稷坛侧,那三百唱诗童子结束吟诵,并在乐官的带领下退出社稷坛,太后吕雉也终是站起身,上前走到了距离社稷坛近五步的位置。

  “吾汉祚之立,实历尽艰辛,又道阻且难······”

  语调低沉的一句开场白,便见吕雉轻叹一气,眉宇间,悄然带上了一抹萧瑟。

  “自周王东迁,天下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