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9章 京观!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是在开国皇帝刘邦尚在的当下,长安中央对阵亡将士的处理方案,是非常复杂、严谨的。

  首先,汉室处理阵亡烈士与后世相比,有一个极为显著的不同。

  ——在后世大多数朝代(封建时代),士卒战死沙场,大都被称为‘阵亡’‘战殁’;

  顶天了去,也就是一声‘为国捐躯’。

  而在汉室,将士战死沙场,则被称为:死王事。

  ——死于王的差遣。

  这里的‘王’,指的显然不是英布那样的异姓诸侯,或是刘交、刘肥那样的宗亲诸侯,而是‘王天下者’,即天子。

  所以‘死王事’,也可以理解为:为天子的事业献出了生命。

  这种规格,已然是无限接近后世的烈士了。

  当然,汉家的‘死王事者’与后世的‘烈士’无限接近,自也不只是因为一个‘死王事’的描述。

  在后世,若有子弟兵战死沙场,成为烈士,那这名烈士生前的部队,都会用旗帜包裹着灵柩,将英烈亡魂送回家乡。

  而在汉室,也有与之极为相似的阵亡将士处置规定。

  ——汉二年夏四月,当今刘邦明诏天下: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食棺敛,转送其家,祀以少牢,长吏视葬!

  就是说,当有将士不幸战死沙场时,需要由这位英烈的上级长官准备丧服、棺椁,收敛这名英烈的尸体,亲自送回家乡,奉上少牢规格的祭品(猪、羊各一头),并需要由直系上司中的正职军官亲自参加丧葬之事,确定丧事顺利。

  举个简单地例子。

  汉室的军队编制,施行的是自战国时期传延至今的‘什伍’之制。

  即五人为一伍,主官为伍长,也称伍佰;

  两伍,即十人为一什,主官为什长;

  五什,即五十人为屯,主官为屯长;

  两屯,即百人为一曲,主官为曲长,也被称为曲侯、百长;

  五曲,即五百人为一队,主官队率,也被称为司马。

  两队,即千人为一校,主官校尉;

  五校,即五千人一部,也会被私下称为一军,主官都尉。

  至于后世影视作品当中,某位军官被人尊称为‘将军’的情况,在汉室的这套军队编制中,起码要到校尉一级,才能勉强当得起;到了都尉一级,才能坦然受之。

  即便校尉勉强当得起一声‘将军’的称呼,那也是要连说‘客套’、口称‘抬举’,战战兢兢的应下来。

  若是校尉以下的军官,如队率司马或曲侯被人称呼了一声‘将军’,那即便别人不笑话,这个被称呼‘将军’的军官,也会羞愧的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种‘二乘五乘二乘五’的编制,也使得什伍之制,被后世研究者称为‘二五之制’。

  而在这样的编制方式当中,能被称为‘吏’的最低等级军官,是掌管百人的曲侯。

  至于能被称为‘长吏’,即正职的军官,最低,也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