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4章 公卿百官,私奴不少啊?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慢慢培养;

  实在培养不出来,也没关系,朝堂兜着底,别太让新君乱来,待熬过一朝‘守成之君’,再去培养下一个太子就是。

  但储君的人选,必须尽早的确定下来,并且最好不要有变数。

  因为一个稳如泰山的太子,一个板上钉钉的储君,对封建政权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定海神针。

  而过去这几年,摇摇欲坠的储君,便是长安朝堂始终无法安定下来,始终暗流涌动的主要源头。

  ——太子不受宠,又冒出来个赵王刘如意,那作为臣子,百官该效忠谁?

  效忠太子,明显与天子刘邦的心意相悖;

  效忠赵王,那更是于情于理都不恰当!

  更要命的是:天子刘邦,并非是正值壮年的天子!

  在太子刘盈才刚年过十四,赵王刘如意更是刚满九岁的当下,天子刘邦,已经年过六十!

  再加上刘邦如今的身体状况,毫不夸张的说:当下的长安朝堂,已经到了随时迎接‘意外’的到来,时刻准备政权更迭的地步了!

  在这种微妙、敏感的时间节点,太子之位始终存疑,就必然会令整个朝堂感到不安。

  ——万一下一秒,刘邦轰然倒下,那这硕大的社稷,该由谁继承?

  如果刘邦‘倒得彻底’,那还好说——太子再怎么不稳,也终归是太子;由太子继承皇位,任谁都挑不出错。

  可若是刘邦倒下之后,好巧不巧的来了一出‘回光返照’,并留下‘废太子、由赵王继立’的遗诏,又该如何?

  皇后吕雉,怎么可能平静的接受这个结果?

  若是不接受,长安,又会迎来怎样的动荡?

  所以,从汉室鼎立,到刘邦明确表示‘太子刘盈,是朕选定的继承人’的今天,朝堂百官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便是这样一个场景。

  ——刘邦执意易储,皇后不肯坐以待毙,龙凤两争;轻则朝野大震,重则天下大乱!

  这,才是长安朝堂多年来,始终坚持劝说刘邦‘打消易储之念’,以保证朝局稳定的原因。

  不是刘盈真的足够出色,也不是因为刘如意不够出色;

  而是无论这兄弟二人,谁更配得上储君之位,长安朝堂,乃至于当今汉室,都绝对承受不起一场由储君人选作为开端的政治动荡!

  换而言之,便是太子的人选,并非是谁出色就该谁坐,而是谁坐上去,更能保证朝野稳定,便应当由谁去坐。

  如今的结局,无疑便是最为完美的结局。

  ——天子刘邦打消易储之念,明确指定太子刘盈为继承人!

  刘盈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绝对不比坊间称之为‘早慧’的刘如意差!

  刘盈储位得稳,皇后吕雉,自然也不会引发动荡;而赵王刘如意的母族外戚,则根本没有引发动荡的能力。

  可以说这个结局,完成称得上的皆大欢喜。

  非要说有谁不高兴,那也只有赵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