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5章 尔等,皆汉忠良!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5章尔等,皆汉忠良!

  一路上走走停停,大概到两天后的下午,刘盈一行,便抵达了三原。

  与位于郑国渠下游段的莲勺相比较,三原县城无疑是更大了些,也更为坚固了些。

  究其原因,便是因为三原县,地处泾水-郑国渠交叉口。

  三原以西数十里,便是泾水;以北十数里,便是郑国渠。

  准确的说,是郑国渠自三原西北方向约五十里的位置,从泾水分流而出。

  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三原县,早在郑国渠尚未修建的战国时期,便傍着泾水丰沛的水资源,吸引了渭北无数农户聚居。

  虽说后来,秦修郑国渠,使渭北的人口分布相对均衡了些,又加上秦末战火,也使得三原县的人口数锐减。

  但饶是如此,如今的三原,也依旧是个户口近二万,人口超八万的大县。

  ——要知道即便是长安,如今也才不过五万余户,二十余万口!

  在关东,尤其是土地贫瘠,地广人稀的代、赵、燕等地,一些稍小一点的郡,也才不过十来万人口!

  如此高密度的人口分布,又是地处渭北沃土之上,三原附近的土地相较于关中其他区域,自然也就相对稀缺了些。

  好在刘盈此行,并没有打算久留,便也没遣人寻找落脚之处,乘车自三原穿过,便直奔三原以北的郑国渠施工地。

  辇车走出三原不过数里,不出刘盈所料,阳城延便骑着一匹骡,缓缓来到了刘盈车驾前。

  “少府请上辇,随孤同行。”

  简单问候一番,刘盈便大咧咧一招手,将阳城延叫到了自己的太子辇车之上。

  待阳城延假意客套一番,终还是‘盛情难却’的坐上辇车,刘盈也没多绕弯子,直入正题。

  “渠上游之事,如何?”

  正身发出一问,刘盈便稍做出一副严肃的神情,等候起了阳城延的答复。

  实际上,阳城延也只是比刘盈,早从长安出发了那么几天。

  几天前,大约在陈平持节折返长安之时,阳城延,都还在长安,主持着粮食官营的准备工作。

  但这丝毫不妨碍刘盈一开口,就直接问起修整郑国渠的事。

  果不其然,刘盈话音刚落,阳城延便稍一拱手,将早已打好的腹稿尽数道出。

  “禀家上。”

  “自冬十一月中旬,至春二月上旬,此三月余,凡少府之官奴,皆往来于关中各地,以集柳、石。”

  “及冬至之时,得家上赐粮,而允诺‘开春复来’之渭北民四万余户,亦皆于家中罗织柳席。”

  “至春二月初,臣重召渭北民壮,以启渠首固土之事。”

  “又家上遇刺长陵,后欲兴粮米官营之政,臣亦未敢误修渠事,假少府丞杨离全掌修渠;臣则只身折返长安,以备粮米官营······”

  听闻阳城延这一番稍带些严肃的汇报,刘盈面上神情,也是稍有些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