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七章:利在千秋_唐朝贵公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是激发了身体上的某些潜能,虽是显得苍老了许多,却还能勉力撑住:“陛……陛下,老臣……无碍。”

   李世民吁了口气:“若是无碍,那便再好不过了,朕甚是担心,待会儿,让太医给虞公诊视一二才让人放心。”

   说着,他红光满面起来:“虞公看朕这弟子如何,哈哈……朕就爱他忠厚老实,朕年轻的时候,也是这般实在的。”

   虞世南:“……”

  这一次,虞世南看着李世民的眼神,带着几分嫌弃,不过这眼色只在眼底一掠而过,并没有表露。

   可虞世南随即,又开始激动起来。

  “臣要恭喜陛下啊,若一切都如陈正泰所言,那么……我大唐将开千年未有的先河,一旦纸张可以大量使用,那么……这天下可以涌现多少人才呢。就说行书之道,更不知要出多少的大家,任何的文章,都是需用纸书写,纸为载体,有此,则陛下文治……可期。”

   他说的是公道话。

   房玄龄眼眸也不禁闪动着别样的风采,他颔首点头:“陛下,虞公所想的乃是锦绣文章,而臣却以为……二皮沟造纸,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可谓是利在千秋。陛下……纸张昂贵,虽然三省六部,以及各州官长可以随意用纸,可是各个州县的文吏,他们的公文往来,以及案牍上的记录,却大多无法使用纸张,纸张昂贵,便是州县的公文,也无法做到普及用纸。文吏们大多还是采用竹简来进行公文往来和记录,这竹简……沉重不说,而且无法大量记载,以至于许多公文和文牍都有记载模糊,语焉不详的迹象。且竹简笨重,占地又多,据臣所知,一县之地,单单为了存放文牍,就需有数开间的库房,用来库存竹简,且想要搜索往年的文牍,还费时费力,许多文吏,不堪其扰,怨声载道。”

  房玄龄毕竟是宰辅,站在他的角度,这纸的用处可就更大了。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