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五章 再抵鄯州_大唐军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鄯州作为陇右道的治所,是大唐西北边防重镇,抵御西北方向游牧民族军事进攻的前哨和堡垒,也是往西域而去的门户,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相比较周边的诸城,及陇右道的其他城池,鄯州治下人口是最多,城廓面积最大,城墙也是建得异常雄伟高大。

  自唐建立以来,历任鄯州军政长官皆以此为中心,进行大规模军事屯田,不仅解决了当地驻军大部分的粮食需求,省却内地长途运输之劳,而且也使鄯州一带农业生产水平、耕种技术提到发展和提高,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因其也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使得商旅行人络绎不绝。

  与往年情景大不一样的是,在贞观七年里,鄯州来往的人员及物资特别多,里里外外都是一副忙碌的景色,鄯州城外,都是连绵不断运送物资的人员和车辆,日夜不息。

  作为鄯州最高行政长官的刺史李玄运,这一年里忙得焦头烂额。

  鄯州是此次出征吐谷浑的总后勤基地,出征大军所需的粮草等物资,都是在鄯州集散。朝廷筹集的物资,先从长安和其他州府运送到鄯州,运抵鄯州后,全都是李玄运领着州府的大小官吏接收,登记造册后再转运,十万大军所需的粮草当不在少数。自大军从鄯州出发往吐谷浑境内进军后,所需的粮食辎重等都是李玄运带人分放押送。李玄运一刻都没有闲过,连上个茅厕都是屁颠颠地跑着来回。

  曼头山战役后,李靖率大军分兵追击吐谷浑人,虽然大军行进的距离更长,但所需物品反尔急剧地下降,到后来,基本没什么需求了,在吐谷浑境内的军队都是以缴获的牛羊等牲畜作为军粮,而战马的草料,青海边满地都是,李玄运想着终于可以空闲几天。

  但还没让李玄运喘口气,大批的战俘已经从前线送到鄯州来,鄯州的大小官员又忙着接收安置俘虏。先是库山一战的一万多吐谷浑俘虏,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战俘,着实让李玄运犯了难。州兵数量虽多,李靖也有一部分负责粮草的士兵留下来协助李玄运,但物资要许多人保护,并随时准备运送到前线,如今还要分兵出来看管俘虏,且俘虏营的设置和守卫也是个难题。不过经过李玄运的努力,问题终于解决了。

  但源源不断的俘虏从青海边送过来,接着是更多的牛心堆、曼头山战役的战俘,让李玄运有些傻眼。以前与吐谷浑的战争打了不少,吐谷浑人腿脚很利索,跑得飞快,俘虏是很少抓住,最多几百上千人而已,从来没为关押俘虏的事犯过愁。没想到这次战役俘虏却是几万人,这也让所有鄯州的官吏都目瞪口呆,难道李靖所率的大军,比吐谷浑人腿长得更长,跑得更快?还是吐谷浑人都蹲在那里,就等着唐军去抓的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