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章 知贡举之争,扛骂者肩之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再朝着赵祯委婉提出转职。

  王拱辰一心想的都是如何借此事弹劾石介、孙复、欧阳修和苏良,根本没有思索如何改进,故而低下了头。

  至于王尧臣。

  其向来谨慎,没有完整的想法,自然不会开言。

  这时,欧阳修大步走了出来。

  “官家,‘太学体’只是民间叫法,许多人并不知何为太学体,臣以为应具体讲明此次科场文风改革的细则,方能扭转文风!”

  说罢,欧阳修从怀里拿出一份奏疏。

  “昨晚,臣特撰写了《科举改良八策》,请官家过目!”

  王拱辰见欧阳修突然拿出奏疏,不由得气得直咬后槽牙。

  如今的朝堂。

  仅仅辩论已经不够了,还需拿出文章来。

  当即,一个小黄门将奏疏呈递到赵祯的面前。

  赵祯不由得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最喜欢的便是官员给出答案让他选择,而非提出问题让他解答。

  片刻后。

  赵祯笑着道:“此策甚好,诸位也看一看,欧阳学士,你也讲一讲。”

  随即,奏疏传到众臣手中。

  欧阳修也开始讲述起了《科举改良八策》的具体内容。

  大概内容便是……

  “其一,不以晦涩险怪、邀誉矫激文风取士;其二,重策论而轻诗赋墨义;其三,以理实为要,探典经之旨趣为上成;其四,可言政讽谏,但忌妄肆胸臆;其五,忌辞理粗通、淫巧侈词,不可破文论程式……”

  众臣看罢《科举改良八策》,大多都咬牙切齿,恨不是自己所写。

  论朝堂政治、税赋民生,军事水利,朝堂之上大有人比欧阳修强。

  但涉及科举,涉及文章,全朝官员都矮欧阳修一大头。

  众臣即使看后再写,依然无法超越欧阳修。

  赵祯看到众臣的表情,便知无人能反驳这篇《科举改良八策》。

  他不由得笑着说道:“此次以欧阳学士知贡举,朕放心了!”

  听到此话,王拱辰迅速站了出来。

  “官家,此篇文章确实可矫文弊,一改太学体之风,但臣仍不建议欧阳永叔知贡举!”

  “我朝向来以才取士,才不仅指文采,还有德才。欧阳永叔受甥舅案影响,私德毕竟有失,难为天下士子表率,以其知贡举,举子们必有异议。”

  “此外,临近省试而大改文风,举子们必定心生不满,可能会聚众闹事,矛头直指主考官,欧阳永叔年轻时多有艳词,向考生解释,恐难服众!”

  王拱辰此话,直直朝着欧阳修的心窝里捅。

  后者最说不起嘴的便是甥舅案和年轻时著写艳词。

  欧阳修气得攥起拳头,若不是官家在场,他恐怕就要动手了。

  赵祯有些迟疑,王拱辰的理由确实有几分道理。

  这时,唐介突然站了出来。

  “官家,既已改科场文体,举子们必然大闹,臣以为,此届知贡举乃是来扛骂的。论扛骂的经验与实力,依旧是欧阳永叔更宜担当主考官!”

  噗嗤!

  此话一出,当即就将数名官员整笑了。

  赵祯强忍着才没有笑出来,但细细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王拱辰黑着脸,发现此话竟然无法反驳。

  这时,首相杜衍站出来,一脸认真地拱手道:“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吴育、何郯、庞籍、文彦博、丁度纷纷拱手道。

  而张方平、王尧臣一想到要扛骂,当即也不争抢了。

  就在王拱辰还准备反驳的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枢密使夏竦也站了出来。

  “臣附议!”

  王拱辰顿时不言语了。

  他与夏竦关系交好,在朝堂上简直就是夏竦的刀和剑。

  苏良则是微微皱眉,他对夏竦很了解。

  正所谓,人老奸马老滑,他觉得夏竦一定是在憋着坏主意。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