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5章 赵允让为女筹嫁礼,蔡襄呈递《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节,皆有礼物相赠。

  不过,二人在私下并没有什么往来。

  苏良听到此话,便知赵允让定然是有事寻他,当即笑着道:“郡王爷相邀,小子哪敢拒绝!”

  “好,跟着老夫的马车就行!”

  ……

  约两刻钟后。

  赵允让与苏良来到了樊楼。

  赵允让提前便定下了三楼最好的包间,也点上了最好的酒与菜。

  二人坐下后,赵允让便对苏良进行了一顿猛夸。

  唾沫横飞,滔滔不绝。

  从苏良做台谏官开始在进奏院案中的自救,一直夸到了苏良针对夏竦设计的假死之策。

  尽是赞美之词。

  苏良都插不进去嘴,只得不时有礼貌的微笑。

  不多时,待赵允让说的累了。

  苏良端起酒杯,连忙道:“郡王爷,有事您就直说,我若能帮一定帮,若不能帮您也别勉强。”

  说罢,苏良一饮而尽。

  赵允让迟疑了一下,笑着喝完杯中酒。

  “那老夫便开门见山了!老夫有一女,官家赐封为长乐郡主,而今也到了婚配的年龄,老夫对此女甚是疼爱,便想着为她找一个好人家。”

  苏良一愣。

  心中想道:这个老家伙莫非疯了,要让我做他女婿?

  “如今,好人家倒是找到了,是城西吴家的小郎君,预计下月办喜事,正在算哪日是黄道吉日。”

  苏良长呼一口气,原来是自己想多了。

  “郡王爷,恭喜恭喜,待郡主成亲那日,我定去讨一杯喜酒喝。”

  “好说好说,老夫一定相告!”

  赵允让接着道:“为了长乐的婚事,老夫在三年前便开始准备嫁妆。景明呀,你可能不清楚,当下为闺女准备嫁妆实在太难了,依照老夫的身份总不能太寒酸吧,为了体面,我还找十三(赵宗实)和滔滔借了些钱物,此次的嫁妆虽比不上滔滔,但在汴京城也算数一数二的了……”

  大宋有厚嫁之风。

  嫁女之费远高于娶妻之费,嫁妆至少要二倍于彩礼。

  因为嫁妆高低决定着女儿在娘家的地位。

  嫁妆越丰厚,地位便越高。

  如果女子不出嫁妆,只要彩礼,那就不是嫁女,而是娶妾,彩礼是买妾的钱。

  有人为嫁女卖房卖地,有人为嫁女东凑西借,近乎倾家荡产,被称为:破家嫁女。

  民间有句老话:谁家有五个女儿,贼都不惦记!

  由此可见,嫁女有多耗钱。

  当年曹皇后出嫁,曹家乃是“举债办嫁妆”,过了数年才还清。

  在真宗年间,还有一个趣事。

  当时的宰执向敏中与张齐贤,争相求娶一个寡妇柴氏。

  而争夺的原因,不是因柴氏貌美,而是因柴氏有十万囊橐(粮食多、有钱之意)。

  由此可见,宋人也都非常现实。

  成亲,没钱不成。

  苏良听得云里雾里,他不明白这些与他有何关系。

  而这时,赵允让终于切了题。

  “嫁妆虽准备好了,但美中不足的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