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0章 众朝官弹劾台谏,剑指苏景明(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0章众朝官弹劾台谏,剑指苏景明(求月票)

  翌日,近午时。

  陈执中呈递致仕奏疏,恳请回青州种田养老。

  赵祯当即令翰林待诏丁度拟诏,加授陈执中为观文殿大学士,封英国公。

  大宋对待致仕的高官向来优待。

  只要活得久,即使赋闲在家,依旧能不断提升虚职。

  甚至有的官员在死后依旧能够升职,使得家族子弟不断受益。

  虚职代表着荣誉和待遇。

  一般情况下,官员致仕,俸禄减半,但如陈执中这种,定然是全额发放俸禄,家族子弟也会在入仕中受到特别照顾。

  就在这时。

  三名银台司的内侍抱着三大摞奏疏来到垂拱殿内。

  赵祯不由得一愣,满脸疑惑。

  除非遇到重大事件,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出现如此多奏疏的。

  当即,赵祯认真地阅览起来。

  约一刻钟后。

  赵祯抬起头,面带忧思之色。

  这些奏疏分别来自枢密院,三司,中书门下的礼仪院、审刑院、大理寺、国子监,还有昭文馆、集贤院、秘阁等馆阁。

  约有五十多封奏疏,全都上奏了一件事。

  “台谏势大,已成私党,欲凌驾中书之上,若不抑之,必将贻误朝政。”

  众官员纷纷请求赵祯限制台谏之权。

  因台谏官合班上奏,使得陈执中罢相,很多官员都对台谏产生了畏惧甚至排斥之心。

  “唉!”

  赵祯长叹一口气,有些无奈。

  在王拱辰、钱明逸、李定、高若讷离开台谏后,台谏在唐介、欧阳修的管辖下,同心同志,几乎拧成了一股绳。

  往昔。

  某个台谏官弹劾,往往难以成势。

  甚至台官与谏官之间也经常互相弹劾,争论不休。

  但当下,凡遇大事件,台谏弹劾,几乎都能合班论谏,声势巨大。

  其中,受到抨击最严重的便是苏良。

  有官员称,苏良一边博直名,一边与欧阳修、包拯、唐介等人交往过密,丝毫不知避嫌。

  有官员称,台谏成今日之势,主罪在苏良,他便是使得台谏结私党的串联者,不将其外放,无法制衡台谏之权。

  有官员称,苏良借经筵官之名,多次误导官家决策,实乃贪权误国之人。

  还有官员称,苏良任职台谏官已有四载,依照朝廷官制升降条例,理应将其外放为官。

  ……

  高若讷甚至写下了苏良的十二宗罪。

  怒斥苏良以台谏之名,僭越行事,实乃国之大害,理应降黜。

  赵祯看到“结党”二字,甚是郁闷。

  如今还未曾开启全宋变法,朝堂便已有了党派之争的苗头。

  君王之道,在于制衡,防止一方独大。

  赵祯比谁都清楚,当下的台谏确实已成大势。

  但他丝毫不慌。

  因为台谏之权皆来自皇权。

  台谏官只有建议权,而无决策权。

  是赵祯对当下的朝臣不满,才让台谏拥有了如此强大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