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7章 病例讨论_苟在手术室加点升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7章病例讨论

  “呵呵,年轻人之间,交流沟通应该也方便一些。”林介墨干笑一声,就当方闲是句无心之言,完全没有暗戳自己的想法。

  不过,能让汪洋和杨镂关这两尊大神收拢性子,林介墨也不得不佩服方闲的本事。

  反正扪心自问,他可做不到。

  他俩的性子,一个比一个心高气傲,要说没有本事,再心高气傲的话,那就是自欺欺人,但偏偏的,这俩人还都有点儿本事。

  汪洋作为胸外科的主治医师,是名理论研究员,在理论方面,他排第二,湘南附属医院里就没人敢排第一,毕竟,理论和实操不同,脑袋里若没有点儿东西,哪来的概念能用于理论推敲?

  好在人无完人,汪洋的手上实操还是差劲了些,不过无伤大雅,一个人只要有一处特殊的拔高点,就能被其他人牢牢记住。

  而杨镂关呢,他是方闲的师兄,就算当初几年投身于理论开发,实际的基础操作依然没有落下,仅仅是5级基础技能,杨镂关就精通三个,虽然没办法和方闲相提并论,但这样的年纪,放眼整个华国,还真找不到几个。

  “虽然他俩的性子不太如愿,但向上的爬一爬的势头还是有的,人嘛,只要有向上进步的心,一切都好说!”方闲点着头笑道。

  要说向上爬,最应该注意的,应该是杨镂关才对。

  他父亲当初的造诣不低,想要超越很难,所以在表面上,杨镂关就是一副等死富二代的模样,但实际上呢?他向上的冲劲可是不小,要不然,怎么会来到他们功能重建科的前线呢?还不是要提升自己的专业实操能力。

  可惜,想要把他父亲杨戈风教授给顶掉或并肩,他只能朝着世界级6级医师的方向努力。

  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前杨镂关加入团队,这或许就是最大的原因。

  ……

  大约一周后。

  时间来到四月末,作为一个在起步阶段的团队,自省往往是最重要的环节,每做一段时间工作,都要停下脚步,分析眼下碰上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未来团队的发展更加稳定。

  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探索,这样的素养是最基本的。

  恰逢五一小长假前,所有人都被方闲叫到了一起,来整理这个月的工作量。

  “总体来说,咱们这个月的手术质量和数量都很不错,关于术后的跟进工作,也进行了准时记录,用于咱们以后的研究发展。”

  “不过,其中有一个患者的预后,并没有达到患者和家属的满意。”房间内,秦泷副教授坐在一侧,开始对他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其他人都看着他,毕竟是一个团队,每个环节都需要重视。

  “这个患者大便功能还算满意,每日的次数虽然偏多,但都在正常范围内,可以视作正常。但偶尔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后来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