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83章 公爵的制度设计没你想的那么简单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寿——当然这也是幸存者效应,可以理解为要靠资历熬到三公,都得上年纪。原本有这种潜力的家族可能有几十家,但只有杨袁这两家连续五代人都足够长寿。

  袁家西汉开头的时候不算望族,无法考证四百年里繁衍多少代。但杨家是刘邦的时候就封侯了,传到杨彪才第十一辈,杨修第十二辈。而同期皇帝已经传到第十七辈了,杨家硬生生靠寿命挤出来五代人的差额。

  (注:杨家在两汉之交的那两代人寿命特别逆天。杨家东汉第一代三公杨震,初次拒绝邓骘征辟是107年,他父亲杨宝拒绝王莽征辟是7年(当时还是西汉,王莽没称帝,傀儡了孺子婴)。父子两代人拒绝征辟的间隔居然整整100年,经历了王莽和光、明、章、和五代皇帝。)

  然而,周樱已经觉得五百年遥不可期,那么久的所谓“皇室处心积虑施恩”很难足额用到。

  可是,在诸葛亮眼中,这一切还远远没完呢。他意识到帘子对面的小师娘没见过大世面,只好稍稍停顿一下,等对方消化了这些信息,他再往下解读后续的筹码和深意,并且把措辞组织得更加委婉一些,免得吓到对方。

  只听诸葛亮继续分辩:“师娘切勿胡思乱想。李师擅洞察治乱之道,革数百年弊政、续贫庶之民生,根除妖惑人心之辈的邪说,将来天下承平之久,岂凡俗可料。

  陛下希望李师的爵位传续五百年,这还只是基础,背后还有其他深意,希望李师的后人也勤谨协治,安抚地方,家国两利。如此,还有可能让公爵的多县封地传承更久。”

  周樱已经听得目眩神驰无法想象,只是心虚虚心地请教:“不知还涉及到什么朝廷法度?”

  诸葛亮:“国朝法度,地方诸县,万户以上设令,万户以下设长,品秩也根据户数有所不同。

  县过万户、不足两万户者,县令秩六百石,多余两万户者,县令秩千石——当然,陛下去年改革俸禄之后,改成了年俸六十万钱至百万钱。

  另外,根据惯例,如果一县人口经过多年治理后暴涨,超过四万户,则多半会拆为两个县,各两万户左右,以便治理,防止一个县令的权柄和直辖百姓过众。”

  诸葛亮说到这儿,稍微停顿了一下,周樱理解后立刻追问:“这跟陛下册封‘会稽郡公’这个决策又有什么关系呢?”

  诸葛亮:“李师之前的封地在郫县,属于蜀郡。师娘若是翻开舆图看看,就不难发现,郫县周遭,乃至整个蜀郡,县城已经极为密集,凡相隔三四十里置一县。

  成都周遭四十里内便有郫县、江原、广都、新都。七十里内还有雒县、绵竹、都安、临邛。这便是因为蜀郡乃天府之国,成都平原肥沃富饶,之前虽短历乱世,但战事不久,人口依然极为稠密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