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58章 祢衡语录:李素,误国庸奴耳!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李素的改革力度,让他投鼠忌器把爪子缩回去一点,或者是为后续武力对抗李素铺垫条件、也向潜在的新主子展示肌肉,让潜在新主子知道“我蔡瑁也是很有实力在荆北搞风搞雨的,只要我肯做内应,希望很大”。

  所以赵俨石韬倒也暂时没看出破绽,便接受了蔡瑁的好意,表示会考虑的,回去就收拾行李,看看能不能处置这几年在荆州置业的产业折现以便带走回乡。

  毕竟这是大事儿,也不好几天之内定夺。

  蔡瑁自然是热情的表示:要卖房卖地换钱,愚兄肯定支持,不会趁机压价坑贤弟们的。

  先搞定了几个“意向客户”之后,蔡瑁顺藤摸瓜,利用这些愿意移民回乡名士的同学关系、师门关系,把游说对象蔓延到了其他“司马徽、宋忠门下的北方籍贯名士”。

  比如有个石韬的同学,名叫孟建,是汝南郡的,跟颍川郡也相邻,也是个历史上刘表不能用、建安初年回颍川投曹的。还有个叫杜袭的,情况也类似,被蔡瑁盛意拳拳劝说,也觉得这儿希望确实不大,动了走心。

  (注:杜袭是颍川杜氏,所以跟之前已经投奔了刘备的京兆杜氏不是一家人。杜畿家和杜袭家都是早年来襄阳投刘表,后来回乡的)

  当然了,蔡瑁这一手也不可能屡试屡成,总有几个没兴趣的,蔡瑁就及时收手,没有再暴露更多关键信息。

  比如宋忠门下有两个赵俨的同学,分别叫尹默和李撰,也是外地移民来荆州求学的,蔡瑁原本跟他们也不是很熟。但是喝了一顿酒后,蔡瑁就立刻放弃了劝说——

  主要是蔡瑁发现这俩人籍贯居然是梓潼郡的……也就是从刘备的老巢益州来荆州找司马徽求学的。

  问起他们对于“今年不能在荆州考试出仕”的看法时,这二人直接说“是我等学业未竟,年少经验不足,当再苦学一年,明年回原籍寻求机会”。

  总而言之,蔡瑁就是这般试探,对于有移民离开刘备可能性的名士、人才,就多怂恿,适当的话还能稍微赞助,反正是短短数日内就凑出了好多个潜在案例。

  其实蔡瑁也不需要这些人真的走了,只要他们流露“考虑走”的风声,对于政治施压就已经够用了。

  最后的关键,是找个同样被李素科举新法弄得悲愤不已的外地无资格考生的受害者,同时这个受害者也要不怕死,不怕丢人,不怕把事闹大,主动当这个为名士请命的出头鸟,公开谴责李素,把社会影响力弄到最大。

  用21世纪的术语概括,就叫带节奏。

  还真别说,蔡瑁敢这么干,是因为他动手之前,心里就已经有了那位节奏大师的人选了。

  九月二十三这天,蔡瑁觉得事儿有戏,上门拜访了这位潜在节奏大师、禁止“科举移民”政策的受害者、同样住在襄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