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7章 消息真假_重生周隋之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白帝城尚在坚守,宇文士及听说父兄遭遇劫难,岂不是在逼迫他投降崔澈。

  苏威瞧见杨广迟疑不决,于是进言道:

  “启禀陛下,老臣以为许国公所言不无道理,不如就让他回府待罪,派遣可信之人,彻查此事真假。”

  杨广闻言微微颔首,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内史侍郎虞世基的身上。

  杨玄感与崔澈自小相交,有同窗之谊,杨广看在杨素的份上,不能将他闲置,但也不敢外放,只能留在京中。

  此时,杨广自然不会让杨玄感前去调查事情真假。

  同样,苏威与崔澈旧情深厚,也被排除在外。

  其他心腹,比如裴矩、裴蕴,或多或少都与崔澈有些交情,毕竟崔澈当初是杨广争夺储位时,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

  满殿心腹,与崔澈从无往来的,似乎就只剩了内史侍郎虞世基。

  虞世基本是南陈降臣,被掳去北方,家贫无所依从。

  但他文采出众,被同样喜好文学的杨广看重,引为亲信,与崔澈并没有私底下的往来。

  杨广即位后,虞世基被委以重任,命他专典机密。

  又与两年前过世的吏部尚书牛弘、纳言苏威、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左骁卫大将军张瑾、御史大夫裴蕴、黄门侍郎裴矩等六人主持官吏升迁、选拔。

  时人称为选曹七贵,七贵之中,虞世基有专断之权,可见杨广对他的信赖。

  “虞卿。”

  杨广呼唤道。

  虞世基应声出列:

  “微臣在。”

  杨广沉声道:

  “就由虞卿前往九江,彻查此事,不得冤枉忠良,亦不能姑息国贼!”

  殿外,宇文述一脸的灰败之象,此前在殿上据理力争,但他心底清楚,只怕这件事情假不了。

  当初在汉川郡时,宇文士及就流露过对局势的担忧。

  宇文述越想心里越是没底,他看向虞世基,本想上前,却有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看着虞世基远去的背影,宇文述生出一个想法,也就是贿赂虞世基,蒙蔽圣听。

  毕竟虞世基可不是什么清官,他此前借着独断选曹之时,大肆收受贿赂,赚得盆满钵满。

  可这两件事性质并不相同,宇文述也没把握虞世基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收下自己的贿赂。

  再说虞世基,杨广本以为他与崔澈瓜葛不深,但有一人被虞世基引为心腹,便是崔澈的表叔封德彝。

  原来,虞世基虽然文采出众,但他并没有相对应的政治才能。

  身为内史侍郎,总揽政务,虞世基因为才能有限,常有失当之举。

  而内史侍郎封德彝在姻亲杨素死后,暗地里投靠虞世基助他处理政事,此事杨广并不知情。

  封德彝虽然是崔澈的表亲,但当年在察觉到崔澈的野心后,及时与他切割,二人年少时虽然你一同前往关中求学,可此后的联系并不密切,又有杨素的庇护,因此在崔澈反叛后,并没有受其殃及。

  虞世基回到内史省,便立即找到封德彝,商议此事。

  他早已经将封德彝视为自己的谋主,凡事都要与他商议。

  封德彝得知宇文士及献出巴东郡,崔澈不仅收获襄阳水军,弥补了燕朝在军事上最大的短板,更能突破蜀地门户,直逼成都,一时之间,也是心中念头直转。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