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章 谁把吉姆逼上了绝路?_华娱:纵情名利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果没做对,在围读剧本时就会被制片人或导演指出。

  因为剧本围读可以提前避免许多的问题,甚至剧组内部会提前告知他们在拍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样会让制片组提前做好准备。

  等大家把剧组围读好了,基本上最后拍摄时就会一到了现场各部门知道该干嘛,而且很迅速,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减少扯皮,减少许多无所谓的准备工作,想偷懒执行制片人也会过程批评你或开除你。

  说这是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就是这个道理。

  范兵兵参加这个剧本围读感到有点新鲜,在中国这个行为基本上很少很少,反正何方没听说过,范兵兵参演的这么多剧组也没碰到过。

  在这之前,中国的剧组一般都是围绕着导演在转圈,导演头天发话第二天怎么整,那么整个剧组就怎么转。

  如果导演起晚了,那整个剧组就等着。如果导演到了片场拿着测光器看看天光不太行,觉得达不到他想要的效果,那么有可能今天整个剧组就要放假了。

  甚至有时候导演可以临时改戏,改场景,这些都是不可控的。

  所以,中国的剧组效率慢,成本高,周期长。

  这就是导演中心制与制片人中心制的基本差别之一。

  当然,可以说导演中心制有它的好处,那就是给了导演及整个主创们充分的创作空间。

  但这得遇上好的导演与主创,要不然就不是创作空间,而是浪费制片成本了。

  聊到这,就说到有人说导演中心制是时代的产物,我们不应该去批判,它有它存在的道理。

  既然当时的时代是没有多少预算拍电影,那制片人中心制反而是更省成本的啊?怎么在困难的时候不选择省成本的方式,反而选择了费成本的方式呢?

  有可能就是因为整个电影走向作者电影后,整部影片能不能成功全靠导演这种观念所造成的。

  作者电影嘛,如果导演没来灵感,那整部电影怎么成功?

  所以,导演说要怎么拍就怎么拍,也不管成本了。

  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电影剧组动不动拍着拍着没钱了,把预算花完了,然后停拍继续找钱。

  本来预算是够的,为什么花完了?钱谁花掉的?

  不就是因为导演拍戏不按既定的进度拍,要么拍的慢,要么拍着拍着加戏、改戏之类的原因。

  最后这种导演中心制的电影被拍的成本巨大不说,还被导演加戏改戏搞得面目全非,完整的故事都剪不出来了,然后成了烂片。

  90年代到21世纪前十年,好多的国产烂片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可有些人还在那里为导演中心制洗地,说什么时代是这样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产物,导演中心制在那个时代才是最适合中国电影的方式。

  说这话的纯粹是没有深入调研中国电影烂片丛生的根本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