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叶向高_他改变了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剿匪进行的同时,朝堂上终于出现了大的变化。进入十月之后,泰昌任命的内阁成员除开一个已经辞职的孙如游,就一个不差地到齐。叶向高入阁后,随即再次成为首辅。

  本来泰昌就是点了叶向高的名,把他钦定成了首辅。只不过,叶向高这个老官僚,也不知是担心辽事出问题怕背锅,还是要摆出一副不贪恋权位的姿态来,或者两者兼有,反正就是拖着不上任,磨蹭到了十月份才从福建赶到京师。

  这个叶向高入阁之后,对朱皇帝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臣事神庙皇祖八年,所有章奏必发臣票拟。即上意所欲行,亦派遣中使传谕。事有不可,臣力争,皇祖多半能听从臣的劝谏,不出中旨。陛下虚怀恭己,信任辅臣,偶尔或因流言而生出难以决定的争论,也应当慎重地对待诏书,所有的事情都要令我等辅臣草拟上报”。

  这一位上来就告诉总喜欢搞个中旨出来绕开文官做事的皇帝,你要守规矩,你祖父都要听我的,你个小年轻还是不要动辄就乱来。

  面对这个树大根深的老官僚,朱皇帝当时就感觉压力有点大,甚至想当场就掏出一个锤子把他打死。

  想是一回事,这种事肯定不能做的,首辅的面子暂时还要给,他只得连忙称是,表示老先生你说得有理。

  把场面话说完,朱皇帝就开口问道:“不知先生,对众多士子们要求进兵辽沈,是如何看?”

  叶向高来自然是不缺朝堂上的情报的,他清楚这位少年天子,明显是准备先稳守,厉兵秣马,然后再谈复辽。wΑΡ.KāйsΗυ伍

  一开始他还寄希望于自己的门生王化贞提的借兵蒙古,觉得速战速决才好,不过在看明白皇帝的态度,最近又深入地了解了下蒙古各部的现状后,他就打消了这种想法。在这件事上,他不得不承认,这少年皇帝比王化贞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这会又没有让这位首辅愁白了头的财政问题,又知道了自己的门生就是个才干不足的蠢货,他当然是不同意进攻的。

  “荒谬,如今辽兵丧胆,援兵不足,如何能攻。这些生员不好生读书,对辽东情形一无所知,却要妄议军国大事,干涉朝政,实在可恨!”

  “先生所言极是。不知先生以为,辽东可还需增兵?”

  叶向高毫不犹豫地回道:“前番十八万尚嫌少,如何能不增兵?”ΚáИδんǔ

  “兵多不练,再多又有何用?”

  叶向高只当没听见皇帝语气中的不满,“皇上圣明,一语便切中要害。老臣也以为,辽事之急务,首在明法纪,选贤能。”

  你要能给把法纪废弛的现状整治好,把贤能选出来,就不会独相那么多年,一样没把国家治理好。

  这老官僚,一张嘴就是这种正确的废话,让朱皇帝不由有些恼火,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