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0章 理想与染缸_公务员笔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一起被双规的五个人中,我是唯一被放出来的,而且经常被专案组找去协助调查,便成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第一个企图在我身上打主意的就是综合二处处长杨恒达。与杨恒达共事以来,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别看他平时笑哈哈的,说话办事极有分寸,但是我却始终看不透这个人。杨恒达给老领导当了五年秘书,不仅给老领导撰写了一部三十多万字的《关于尿疗法的哲学思考》的巨著,而且以身试尿陪老领导一喝就是五年,足见这个人的城府之深。我哥天天嘱咐我现在是非常时期,无论谁找我,能不见就不见,但是对杨恒达,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推脱不见。不过以我现在的身份,明哲保身的人唯恐避之不及,他费劲周折找我,要请我去西山散散心,我深知以杨恒达的城府,他这次约我绝没有“散心”这么简单。

  说实在的,我从心里想见见杨恒达,一晃儿离开市政府办公厅也有一个多月了,我像一个身体获得自由、灵魂却被束缚的囚徒,最近经常做梦自己被关在地牢里,地牢犹如能工巧匠代达洛斯奉国王米诺斯之命在克里特岛上建的迷宫,我就被囚禁在其中,我估计我在公务员心目中早就由过去被人羡慕的市长秘书,变成了囚禁在迷宫中的牛头怪,这个梦提示我,每个人最终都将死于迷宫之内,区别仅在于有的人死于自己造的迷宫之内,有的人死于他人造的迷宫之内。萨特在《间隔》一剧中提出“他人是地狱”的命题,是存在主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写照。自从我从省军区大院出来后,一直躲在家里不想见人,就是为了避免他人的关注,但是我深知,每天晚上在灯红酒绿的餐桌上,我都是他人酒后的谈资,我甚至能想像到他们谈论我的内容,我深深地感到,自身的价值是在他人的注视下体现的,自身的羞耻感更是在他人的眼光中体验到的。他人的眼光就是我梦中的地牢,我宁愿食不果腹地自由自在,也不愿意饱食终日而身陷牢笼,然而,在官本位至上的社会里,人们早就习惯了权力崇拜,意义是权力给的,人们只有在权力的关注下才能发现自己的存在,如果没有权力给予的评价,人就什么也不是。像我这种被权力抛弃的人,就只能生活在善意的恶中了。尽管用萨特的眼光看,这是很“恶心”的事,但是存在是粘滞的,它把人粘住,就像浆糊粘在手上、衣服上那样,让人“恶心”得要命。我们都生活在这种“恶心”中。杨恒达要见我,一定怀着这种“浆糊”心理,我同意见他,也没打算带一罐水将“浆糊”洗干净,不如此就不能探明杨恒达的真实用意。

  刚见到杨恒达时,我真是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拥抱了他,杨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