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三章 接收地盘_重生之我是阿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官的有几个是不贪的?估计大部分地方官都或多或少有点劣迹,可以预计,这个意见会逼得大部分官员都做垂死的抵抗。这样一来,半年控制魏国放弃的广大地盘计划很可能无法实现。

  如果那些贪官选择了第二条路,那也会对朝廷带来极大的损失,当然这种损失比第一种轻,主要是财物方面的损失。虽然说钱财身外物,但是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财政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能完整地接受这些郡县是当下最要紧的事情,其他枝末小事可以暂时搁到一边。听到这里,刘厚想起了前世政治老师讲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问题。凡事都要抓~住主要矛盾,先把主要矛盾解决了,再来解决次要矛盾,这才是办事的正确方法。

  好吧,其实还有个原因,政治就是妥协。为了尽快统一天下的大计,刘厚妥协了,最终同意了几位谋士的意见,这让他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个政客,而不是原来的愤青。

  不过后来,司马懿又提出一个“阴险的”计划。其实说白了就是秋后算账那一套。他认为可以先不管那些地方官是否“好人”,统一“宽恕”他们过去的罪过,仍然给他们安排和原来等级差不多的官职,只是要换个地方为官。

  这样一来,无论好官坏官,看到归顺朝廷后,自己的利益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害,他们就不会再作无谓的抵抗,多数会积极投降。等到以后天下安定后,再慢慢对有劣迹的官员进行清算。

  司马

  (本章未完,请翻页)懿这一招可谓一举两得,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很新鲜的手段,这是历史上很多统治者都用过的老招式,但是这一招的确很有用,可谓屡试不爽。

  可以说,历史上几乎每一位开国帝皇都用过类似的手段,打天下时,为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势力,他们可以许诺给对方很多好处,其中不乏大开空头支票。

  等自己坐实了天下,那些人或势力再也没有利用价值时,就一脚踢开,甚至举起屠刀,对那些昔日一起并肩作战的小伙伴们磨刀霍霍。好吧,还是举个例子吧,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刘邦作为刘厚的祖先就不说了,就举个反派人物的例子。

  号称明末最大的汉奸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又出大力帮助清廷剿灭李自成和残明的势力,可谓对满清战功赫赫。清廷也对他许诺了很多好处,封他为平西王,将云南作为他的封地。

  等到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满清已经坐稳了天下,康熙帝就开始磨刀霍霍开始撤番了。当初清廷封给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耿精忠之父)三大汉奸的封地现在要悉数收回了,不肯交回这些权利的反抗者就要被斩尽杀绝。

  最后吴三桂父子被诛杀,耿精忠、尚之信(尚可喜的儿子)等相继降清,三番成功被撤,康熙完成了统一大业。

  当初得到三大汉奸帮助时,清廷承诺的什么“以卿共享天下”、“世袭罔替”之类的誓言全部被康熙抛到爪哇国去了,反正是上一任皇帝的承诺,和他自己有什么关系?康熙对此一点也没有感到不好意思。

  这样的事情历史上多的是,对于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四字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例如:秋后算账、卸磨杀驴、兔死狗亨、鸟尽弓藏等等等等。

  读过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书的刘厚对司马懿的提议很赞同,司马懿也很感叹,这个小皇帝真有慧根,可谓一点就明。接下来,刘厚和几位大臣又商议出一个详细的执行计划。

  ps,原来黑~洞也是敏感词,不知道这种天体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

  。牛牛小说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