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4章射程_大秦工程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制作较粗糙震动大,在音速距离散布面积也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于是“有效射程”就近一些,比如AK47。

  反之,有些步枪因为制作精密震动小、子弹体积小,在超出音速距离后受空气阻力影响小,其散布面积依旧在可接受范围内,于是“有效射程”就远一些,比如M16。

  秦时根本就没有超音速的装备,所以能打多远就叫射程。

  沈兵不理会这些。

  事实至少在这时候沈兵是不需要理会这些的。

  三百步外随便的火炮怎么轰,还考虑什么射程、有效射程……

  不过在方便搬运及机动方面倒是有必要改进。

  沈兵想了想,就又为火炮设计了几个提把。

  这些提把是与炮箍为一体的,分布在炮身的两侧,可以用绳索穿过其中吊运,也可以作为人工搬运时的握把。

  另外……

  再加上炮耳吧!

  所谓的炮耳,就是在炮身中后部一左一右加上两个突起的圆柱形,炮身可以以其为轴旋转,于是就可以调节俯仰角。

  若是固定俯仰角,到时运到战场才发现打不到城墙就尴尬了。

  另外就像之前说的一样还要配上轮子。

  而且因为它是要在沙漠上机动的,所以需要更宽的轮子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这样才能避免陷入沙地中无法动弹。

  一边想一边画,不久一辆炮车就出现了,那样子有些像西部电影里用的老式火炮。

  然后沈兵就将草图递给欠,说道:

  “便按此样式制作,二十门!”

  “每门至少配一百枚弹丸!”

  欠应了声,便小心翼翼的接过草图。

  王贲直到这时才敢问:

  “大将军,此物可有名字?”

  沈兵回答:

  “火炮!”

  王贲点头道:

  “这名字倒也有形像。”

  “以火药发射弹丸的砲,故名火砲!”

  被王贲这么一说,沈兵发现还真是……

  古人把投石机称作“砲”,那么这以火发射的砲不就是火砲了?

  只不过因为它是以火发射的,所以这石字旁的“砲”也要改成火字旁的“炮”了。

  这火炮并不是发明出来就完事了。

  接着就是炮兵的训练。

  沈兵直接将李岩部队中的三弓床弩兵几批过来调了过来。

  原因是这火炮的发射其实和三弓床弩的发射是一个原理,比如调整俯仰角。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app,【\咪\咪\阅读\app\\】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另一方面就是这些三弓床弩兵原本就担负着发射“霹雳火球”的任务,总算是接触过火药并知道它的厉害,于是更有警觉性知道这不是闹着玩的。

  其实更需要保持谨慎的是运输药包的那些兵士……他们可是推着一车的药包跟在火炮后方随时补给。

  这一车药包若是不小心被点燃或是发生意外,那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沈兵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

  首先是药包距离火炮必须足够远,然后一次送去一个药包……宁愿麻烦一些也要保证安全。

  其次,除了负责点火的炮兵外,其余兵士必须隔绝易燃物尤其是火折子。

  不仅自己不能使用还必须在周围设下警戒线阻止闲杂人等进入。

  否则,奸细只需要抛过来一根火把,就可以将其引爆岂不冤枉?

  于是这配上的就不只是炮兵,还有用于警戒的护卫。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