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4章资本_大秦工程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北地教育的大梁。

  扶苏的做法很简单,从百姓中召集儒家子弟,然后任用他们在城市各处建起私塾……

  正如之前所言,儒家是面对百姓的平民教育,所以是“弟子满天下”什么地方都有。

  北地百姓绝大多数自代国迁移而来且有数十万之多,当然有不少儒家子弟。

  所以人不成问题,问题就是学得多少的。

  但这一点在初期也不敢奢望太多。

  何况沈兵设置的课程也不只是儒学,还结合了术数与木艺。

  其中术数没什么问题,儒家“礼、乐、射、御、书、数”里就有“数”。

  木艺却遭到扶苏的反对。

  这并不是因为木艺归墨家……实际上木艺与墨家是两回事,就像儒家从平民中招生并不意味着平民就是儒家一样。

  墨家是小生产者、手工业者的代表,是一小部份人的集合,而不是随便抓一个工匠出来就是墨家。

  当年鲁班还和墨家创始人墨子斗来斗去。

  扶苏之所以反对把木艺甚至冶铁等加入到教育中去,是因为他觉得这是一门手艺,是需要跟着师傅长期学习才会有所成,加到教育中只是学到皮毛而在将来的生活中不太会用得上。

  沈兵是这么回答的:

  “学习并非一定要用上,而是一种煅炼。”

  “要说用得上,礼乐射御书数也不一定能用上。”

  “何况儒家有句话叫‘因材施教’,若是连基本的木艺、冶铁都不学,我等又如何能得知学生在此方面是否有材?”

  “若是不知学生有材,又如何能‘因材施教’?”

  扶苏连说有理,于是也就不再反对了。

  其实这根本不需考虑,现代社会的课程里还有“劳技”和“化学”呢,另外还有职高和技术学校也是学习各种技能,所以这当然是有必要的。

  一旦学生中发现对木艺及冶铁特别有兴趣的……那就直接送到相关的工厂里当学徒,这不就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过程吗?

  扶苏反对将纺织业放开则是从民生考虑,当然是从他的角度。

  扶苏从告示中知道此事后,就匆匆忙忙从学堂赶回将军府,问沈兵:

  “将军,据闻九原、云中两郡百姓可经营纺织?”

  “此事可当真?”

  沈兵回答:

  “当真。”

  “不只纺织,另外还有舂米、磨坊。”

  “除此之外,我还打算放开面食经营,并以钱庄资助……”

  话还没说完就被扶苏打断了:

  “将军此着差矣,食物及布业事关百姓吃穿大事,如何能将其将予商人手中?”

  “商人皆以逐利为目的低买高卖,若是哄抬物价,最终受苦的岂非百姓?”

  沈兵想也不想就回答:

  “让百姓经营正是为了防止商人哄抬物价。”

  扶苏问:

  “将军何出此言?”

  沈兵解释道:

  “若纺织业由我等垄断,我便可任意抬高价格出售。”

  “百姓若是不买便只能买劣布。”

  “但若是百姓能成为商人有数家纺织作坊,我若太贵便会有它家贱卖。”

  “公子以为如何?”

  扶苏那种说法,其实还是受封建思想束缚想当然的把所有商人当作奸商,想当然的以为他们会联合起来坑百姓。

  但其实这只是规则的问题。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