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2章 平凡的小毛奇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前,曾很仰慕俾斯麦,但他登位后,就马上与这位铁血宰相发生冲突。将俾斯麦解职后,威廉二世积极推行著名的世界政策,欲借殖民地扩张,为德国寻找“一个太阳下的位置”。

  他公开宣称,德国与世界的含义是一致的,世界各地都应体现德国政策,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

  冲动鲁莽的威廉二世,在外交上横冲直撞,高调行事、大放厥词、大搞军事储备及殖民扩张,毫不掩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很快,他凭借自己糟糕的外交能力,把欧洲各强国得罪个遍。

  威廉二世称霸世界的依仗,就是德国超强的国力和军队,总参谋长小毛奇就是威廉亲自选定的军队领导人。

  在曾经的历史上,德军在马恩河会战失败后,小毛奇就被威廉二世解职,无数人批评他毁掉了施里芬计划,小毛奇自己也悔恨犯过的错误,1916年默默无闻地死去。

  这一世,因为林重的出现,以及德军对战车的杰出使用,德军在马恩河会战中没有失败,但同样没有实现六周打败法国的施里芬计划。

  在最关键的时刻,在最需要坚韧决心的时刻,在需要军事天才灵感闪光的时刻,小毛奇用自己的表现证明,他终究是平凡的。

  他不是他的前任总参谋长施里芬元帅,更不是他的前前任、他的叔叔老毛奇那样的军事天才。

  施里芬将总参谋长的位置交给小毛奇时候,充满了担心,因为他认为小毛奇没有深刻理解自己的计划。

  1906年10月,刚刚卸任没多久的施里芬伯爵,曾和他的继任者小毛奇有过一次长谈。

  长谈的内容就是施里芬计划,准确点说,是新任总参谋长对施里芬计划的理解,这次交谈让施里芬伯爵大失所望,因为他发现小毛奇对于他的计划理解为零。

  小毛奇老是想着要用德军士兵的生命,去硬碰法军主力和法军要塞区,而且还计划一举夺下法国首都巴黎。

  这与施里芬伯爵战略构想相差甚远,完全是南辕北辙的路子。

  听了小毛奇的话,施里芬差点气的晕厥过去,已经73岁高龄的老伯爵,不得不用力敲打桌子,对小毛奇一顿训斥,如同一个严厉的老师训斥一个不成器的学生一样。

  然后,施里芬用手敲打桌子和黑板地图,对小毛奇强调说:胜负的关键不在于巴黎,也不在于要在巴黎附近击溃每一支法军。

  而是要在法国北部投入绝对的兵力,通过快速歼灭法军部队,在战场上形成绝对优势,并最后迫使法军承认自己的失败。

  就是这次会面后,施里芬伯爵说:"统帅不是被谁任命的,而是天生如此的。"

  面对强势的施里芬伯爵,可怜的小毛奇只能和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一样唯唯诺诺、点头称是。事实上,小毛奇在面对功勋卓著,声名显赫的施里芬伯爵时,总有一种莫名的自卑感。

  他认可施里芬计划,即德军需要在右翼发动强有力的进攻,如同一把镰刀收割麦田一样,以机动战和运动战的方式,快速将法国的有生力量消灭殆尽。

  但另一方面,小毛奇又认为,随着各国之间因工业化而提升的综合国力,单次会战的成功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战争的胜利可能会进行漫长的时间,非得是把对方的国力耗尽不可才行。

  与此同时,小毛奇本人又对施里芬计划表现出了不信任感,毕竟在东线完全采取守势,西线集中的大部分兵力也要在右翼发动攻击,左翼就只有一个集团军来防御法军的进攻,这种近乎冒险的打法,着实是让小毛奇深感不安。

  小毛奇认为,这可能会导致法军先一步突破德军左翼的防御,因为比起集结兵力去堵截右翼德军的进攻,突破左翼德军明显会是法军更为方便的选择。

  小毛奇的看法不无道理,但是,如果完全实施施里芬计划,这次马恩河会战的结果一定更好。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