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私营铁路?_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的配套设施。”

  “还有铁路之造价如此昂贵,我们如何从中盈利?光耀故乡是不错,然而动辄几十万两上百万两白银砸进去,还不如在芜湖多开几个作坊,倒腾多点货物出去。”

  聚集在芜湖赤铸山的商人们诉说铁路修建、运营的困难。

  对于民间的商人而言,此时铁路与蒸汽机车还是未知的领域,他们无法估算修筑和运营铁路的成本。蒸汽机车复杂的结构对于普通的人而言无异于鬼斧神工,使得蒸汽机车有价无市。

  “扬州府泰兴县的盐商季寓庸带人在京城直接向军主大人请求承包京城到天津卫的官道,军主大人轻易同意,官府甚至还无偿援助修建硬路面的技术和人才,现在新的官道已经修筑了一半。他们的盈利模式是获得在官道上设立关卡收费的权利,以收回筑路的成本。我想我们可以模仿这种模式,凡是要通过我们修筑的铁路进行运输的人和货物,都需要向我们交费。”汪常远说道。

  众多芜湖商人都沉声琢磨其中的得失。铁路投资巨大,但如果真的能够收回成本并且盈利的话,也不失为一个稳妥的投资方案。

  “诸位再想,修筑铁路与南京城连接,相当于将我们与省城的距离拉近,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都能够最早得知消息,比起苏州城还要更甚一步。”

  “还有,我们若是修建了一条由南京城到芜湖的铁路,便可以再修一条铁路通往杭州城的铁路、一条铁路到庐州府、一条铁路到九江府、一条铁路到景德镇,到时候我们芜湖就是陆路枢纽,纵使比不得苏杭、南京,也是帝国排的上号的县,此乃百年之计。”汪常远说出了他的打算。

  可能就连他也没有意识到铁路枢纽有多么重要,往往铁路能够改变一个地区的命运,所谓“要致富,先修路”。

  “我们作为商人,还是要权衡其中的利弊,如此巨额的投资,纵使建成了铁路,没有十年八年也无法收回成本。我看我们还是选出代表,向官府了解一下是否可以承包铁路建造,铁轨、蒸汽机车之成本几何,再寻找盈利之策?”有个商人提议道。

  “我素与官府打交道,我可以前往太平府的府衙上报此事,向知府和我们联合向行省衙门打听承包铁路之事。知府大人也会希望治下有所政绩,必然会对我们鼎力相助。如果我们估算着能够赢利不薄,便大有可为。”汪常远主动请缨,打算以太平府知府为敲门砖,再设法接触到行省衙门的官员。

  “如此甚好。”众商人答道。

  “不过为了让知府大人明白我不是戏耍于他,请各位之中有意为我们芜湖未来百年昌盛之士签署名字,好证明我们此举一本正经。”汪常远展开一张折子,令学徒备笔研磨。

  在场的芜湖商人面面相觑,汪常远抬出了振兴故乡芜湖县的名义,在场几乎都是芜湖人,如果不在这个折子上签署自己的名字,在老乡们的面前脸面无光啊。

  人生在世,为的就是名利两个字。

  在场四十多个芜湖商人几乎都在请求民间修建南京城到芜湖铁路的折子上签字。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