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轨马车_伐清17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展壮大的,这其中所付出的心血,绝非寻常人所能理解。

  宁渝微微点了点头,他对于宁万钧等人的成绩还是满意的,或许来年可以将其调入到部阁当中,等到内阁推举时,也算是一个筹功的机会,不过有些事情还是要多多叮嘱一番。

  “如今的军工生产已经上了轨道,朕也就不多说什么了,但是一定要保证军工生产地的安全,一应的戒备措施必须要做好,也不得有任何的扰民之举,不得干预百姓的正常生活。”

  一旁一直没有做声的武昌知府郑裕民此时便来了精神,他也是过去楚王府出来的能吏,后来还经过了宁楚政务大学的培训,因此官运一直不错,年仅三十余岁便成为了武昌知府,仅仅只比直隶知府要低上一些。

  在听到了宁渝的叮嘱,郑裕民连忙开口道:“陛下所言甚是,如今我武昌围绕相关的军工产业,城卫布置了两个营作为看守,与此同时该区域二十里内都有相关的警戒,安全当是无忧。且由于军工产业地处偏僻,并无什么百姓,原有的百姓也都迁到了城里。”

  听到了这里,宁渝才点了点头,望着次辅崔万采笑道:“若是天下的官员,都如同万钧、裕民二人,朕与内阁便都能省去许多心力了。”

  崔万采淡然一笑,“贤臣能吏,亦是得幸于陛下所拔。且等今年科举已经结束,将来我大楚的官员,都将会是实干之能吏。”

  没错,已经到了革新三年了,春闱早早便已经结束了,而这一次的春闱考试与往届都有所不同,现在大家伙只能考秀才了,而且考试的内容都是关于实学,以及新式的科目,四书五经仅仅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此考中者大多都是一些颇具创造力的年轻人。

  在以往科举之时,大家只需要作好八股文即可,所围绕的范围也都是官方定死的儒家精义,因此大伙只需要学那么几本书,基本上也就够了,这样考出来的学子都是什么样的德行,基本上不用看就知道。

  尽管在这些人当中也会出现一些人才,可是那毕竟是建立在庞大的士子基础上,与之相对的便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穷首皓经,只知道在先贤的精义里打转,于国于民却是没有半点用处。

  因此宁渝自登基以来便着手改革科举试,不过为了保障稳定,因此才在革新三年正式开启新式科举试,而考中的也都是这两年开始转变思想的灵活之辈,至于那些混混老朽之辈,自然是彻底断绝了当官的希望。

  对于科举一事,宁万钧与郑裕民二人也是颇有了解,当下亦是赞同无比,特别是作为湖北布政使的宁万钧,倒也有一些不一样的见解。

  “科举改制一事,实在是大利于天下,过去的士子为了博得一个一朝便为天下知,耗费了太多的时间与精力,亦浪费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