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1章 蒙古和亲_大清拆迁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血来潮。

  纵观满蒙历史就可以知道,清朝自立国开始,直到满清灭亡,蒙古一直是其最大的拥护者,清末的增格林沁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可谓是满清的死忠。

  之所以成为满清的死忠,是因为蒙古跟满清皇室世代联姻,延续了几百年。

  旧旧年,努尔哈赤纳科尔沁部贝勒孔果尔之女为妃。自此,清皇室与科尔沁部的蒙古封建主开始了联姻。这种关系从清朝开国之前一直延续下来,双方互相嫁娶不断。

  先是清朝皇帝娶科尔沁部的蒙古王公之女为后妃。旧旧年莽古斯又将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此女后来就是孝端文皇后。到xち肪年,莽古思的儿子科尔沁部贝勒宰桑也将女儿嫁给了皇太极。此女初封为永福宫庄妃,后来成为孝庄文皇后膨年,庄妃的姐姐也嫁给了皇太极,封为关睢宫客妃膨年。宰桑之孙科尔沁部镇国公绰尔济。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福临。姐姐被册为皇后,即孝惠章皇后,妹妹被封为妃,即淑惠妃。

  光清代蒙古族皇后就有六位。其中四位出自科尔沁部。

  其次是清皇室的公主、格格下嫁科尔沁部蒙古王公。清代的皇后之女封固伦公主,嫔妃之女封和硕公主,由中宫抚养的宗室之女亦封和硕公主。宗室中有封爵者之女都称为格格,其中亲王之女称和硕格格为郡主,郡王之女称多罗格格为县主,贝勒之女亦称多罗格格为郡君,贝子之女称固山格格为县君,镇国公和辅国公之女皆称格格为乡君。其他宗室女皆称宗女。

  从崇德年间到嘉庆年间,六朝共有十二位公主嫁往科尔沁部。据有资料介绍说,清代共有一百一十八位公主格格和宗室女下嫁到蒙古各部落,其中嫁往科尔沁部的即有二十四人,占了五分之一。

  还有是通过“备指额驸”制度,来使清皇室与科尔沁部的联姻关系固定化。额驸是满语,即汉语的驸马,是对公主和格格丈夹的称呼。

  固伦公主之夫称为固伦额驸,和硕公主之夫称为和硕额驸;格格之夫依洲逞规定在漠南蒙古的科尔沁、只林、嚎喇沁、奈曼只引汪特、敖汉等归顺较早的十三个札萨克旗内,于王公贵族的嫡亲子弟及公主格格的子孙中,挑选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聪明俊秀者,将其衔名年龄注册登记后,于每年十月报送中央的理藩院备案。这些已上报姓名的蒙古青年,由其父兄于年节到京向皇帝请安时,各自带来,以备清皇室选为公主格格们的夫婿。通过这种备指额驸制度,使清皇室与蒙古王公“不断亲”巩固了特殊的姻戚关系。

  在全国众多的内外蒙古部落二百余个札萨克旗中,被指定实行备指额驸制度的有十三个旗,其中科尔沁部即占五旗,可见在这个制度下。科尔沁部是得天独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